• guò
  • y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ò yóu bù jí

成语解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繁体字形:過猶不及

英文翻译:going beyond the limit is as bad as falling short

过犹不及的意思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犹:1.如同:虽死犹生。过犹不及。2.还;尚且:记忆犹新。困兽犹斗。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成语评论

过犹不及”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处处能见到它的影子。比如同事小张为了项目连续加班一个月,最后反而因为过度疲劳搞砸了汇报——这就像给气球打气,明明再加一点就会爆炸,却总有人忍不住多按两下打气筒。

为什么“用力过猛”反而容易失败?就像炒菜时放盐,缺了盐味道寡淡,但拼命加盐只会毁了整盘菜。上周我帮邻居浇花,每天浇三次水,结果把仙人掌都泡烂了。过度关注有时比放任不管更危险,因为人的判断力会在焦虑中变形。

有朋友问:“不是说努力越多越好吗?”其实关键在“有效努力”。就像跑步训练,专业运动员都懂得安排休息日,让肌肉有时间修复生长。去年我学吉他时每天练六小时,结果手指起茧不说,反而对音乐产生抵触情绪,后来改成每天90分钟刻意练习,进步速度反而翻倍。

观察公司里业绩最好的销售,他们从不会在客户面前喋喋不休。有次陪主管见客户,他全程只说关键的三句话,却拿下了百万订单。这让我想起老木匠的智慧:好钉子不用榔头砸二十下,找准位置三锤定音。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小区里养得最好的月季,主人都是定期修剪而不是天天折腾。那些叶片发黄的,多是主人每天施肥浇水的。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工作事务?保持适当距离,反而给彼此留出呼吸的空间。

最后想说,把握分寸确实是门艺术。就像煮粥时盯着火候,太心急容易糊锅,完全不管又会溢出来。上周尝试做焦糖布丁,发现糖浆熬到琥珀色就要立刻离火——多等三秒钟就会发苦。生活中的很多事,何尝不是这样的微妙时刻呢?

过犹不及的造句

  1. 造句 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2. 造句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3. 造句 他认为,财务报告如果过于复杂则过犹不及,应化繁为简。他说:"我并不希望我们有100条的修改建议,我认为有10或12条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就足够了。"。
  4. 造句 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5. 造句 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
  6. 造句 但凡事都会有过犹不及的风险,带来反效果。假如市民大众都以为但凡货币银行或金融遇上甚么问题,央行必能即时救御,化险为夷,那他们失望的机会将会很大。
  7. 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8. 造句 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9. 造句 过犹不及,事情好过了头,就要谨防后面的危险了。
  10. 造句 爸爸处理问题,十分慎重,他懂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