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 rén
  • ju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誨人不勌

英文翻译:be tireless in teaching others

诲人不倦的意思

诲:教导;诱导:教诲。诲人不倦。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倦:1.疲䷀:困倦。2.厌烦;懈怠:诲人不倦。孜孜不倦。

成语评论

诲人不倦”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诲人"是教导别人,"不倦"就是不怕麻烦、不嫌累。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个词呢?举个例子:李老师每天放学后主动留下来给数学薄弱的学生补课,哪怕同一个公式讲五遍也不急不躁。这时候家长就会感慨:“李老师真是诲人不倦啊!”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课程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强调诲人不倦?”其实关键在“人”这个字。比如小王在健身房教新人使用器械,发现有人学得慢,他不是甩下一句“看视频学吧”,而是蹲下来手把手调整学员的动作角度。这种面对面的耐心,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我觉得你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温度。

再往深想,诲人不倦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吗?张教练带少儿足球队的经历很有意思。刚开始他觉得孩子们总学不会传球很挫败,后来改用游戏化训练,反而从孩子天马行空的动作里获得了战术灵感。你看,教与学其实是双向充电的过程,耐心耕耘的人往往收获意外惊喜。

现实中我们常陷入“效率陷阱”:巴不得三分钟讲完所有重点。但观察过公园里教孙子放风筝的老人吗?他们反复演示拉线力度,跟着风筝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却带着藏不住的笑。这种“低效率”的陪伴,恰恰构建了千金难换的情感连接。或许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生产线式的知识搬运。

最后说点个人体会:在这个AI都能讲课的时代,诲人不倦的可贵之处反而愈发凸显。就像上周我教外婆视频通话,她第十次忘记按哪个键时,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愿意为我们按下“慢速播放键”的人,才是让科技有了人情味的魔法师。

诲人不倦的造句

  1. 造句 学而不厌是我人生的乐趣,诲人不倦是我事业的追求。
  2. 造句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3. 造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老师我永远记住您!伟大的老师们。
  4. 造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5. 造句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6. 造句 我们不会忘记整洁的校舍,友爱的同学和诲人不倦的老师们。
  7. 造句 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8. 造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老师我永远记住您!伟大的老们。
  9. 造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0. 造句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