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g
  • lóng
  • t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g lóng tī tòu

成语解释:玲珑:灵巧精致。剔透:明彻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鲜明透亮。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珑剔透,软款温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器物精致通明

繁体字形:玲瓏剔透

英文翻译:exquisitely carved

玲珑剔透的意思

玲:形容玉碰击的声音:玲玲作响。玲玲盈耳。玲珑(a.金玉碰击声,如“和銮玲玲”;b.形容器物细致精巧,如“小巧玲玲”;c.形容人的灵活敏捷,如“八面玲玲”此词现多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玲琅。玲玎。

珑:1.古代迷信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2.见〔玲珑〕

剔:1.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2.从缝隙里往外挑(tiǎo):剔牙缝儿。剔指甲。3.剔除:挑剔。把烂了的果子剔出去。4.汉字的笔画,即挑(tiǎo)

透:1.(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透水。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找出它的本质。2.暗地里告诉:透消息。透个信儿。3.透彻:把道理说透了。我摸透了他的脾气。4.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雨下透了。我记得熟透了。5.显露:这花白里透红。

成语评论

玲珑剔透”这个词,乍一听是不是让人联想到精巧的工艺品?比如一块雕工细腻的玉饰,或是玻璃橱窗里晶莹的水晶摆件。举个例子:“博物馆展出的宋代玉雕玲珑剔透,连花瓣上的露珠都清晰可见。”这里不仅形容物件本身的精致,更暗示了匠人技艺的高超。但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实物吗?

当然不是!它还能形容人的心思或作品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文学评论中,有人会说:“这部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玲珑剔透,每个转折都像透过放大镜观察般细腻。”这时候的“玲珑”不再是物理形态的精致,而指思维或情感的巧妙呈现。这提示我们: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产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跳跃。

有人可能会疑惑:用“玲珑剔透”夸人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关键在于分寸感。试想朋友送你手工制作的树脂夜灯,灯光下纹理如星河流转,你感叹“这件礼物做得真够玲珑剔透”,既贴合实际又传递了欣喜。但若形容粗糙的陶罐用这个词,就会显得不合时宜。可见成语的使用需要与描述对象的特质精准匹配。

有趣的是,现代设计师常从这个成语中汲取灵感。我曾在陶瓷展上见过一套茶具,杯壁薄如蝉翼却能隔热防烫,创作者坦言灵感源于“既要玲珑剔透的视觉美感,又要保留实用价值”。这种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碰撞,恰好印证了成语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持续生长的文化基因。

最后分享个观察:生活中真正“玲珑剔透”的事物,往往需要主动发现。就像清晨阳光穿透雕花窗棂时,那些在地板上跳舞的光斑;或是暴雨后沾满水珠的蜘蛛网,突然显露出几何美感。下次遇到类似场景,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来捕捉瞬间的惊艳,或许能打开全新的感知维度。

玲珑剔透的造句

  1. 造句 我端详着它那小小的花瓣,觉得真是玲珑剔透。虽然它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纯洁,不加修饰,楚楚动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第一次发现它比什么花都好闻,虽然不浓郁,但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2. 造句 看那雪花,玲珑剔透,洁白如玉。它像天宫派来的使者,像偏偏起舞的玉蝶,像月宫中桂树上落下的玉叶……
  3. 造句 雪花,她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空中徐徐降落,让我们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
  4. 造句 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
  5. 造句 考古人员在古墓中发现一块玲珑剔透的玉石。
  6. 造句 这块玉玲珑剔透,价值连城。
  7. 造句 这些玻璃工艺品玲珑剔透,令人爱不释手。
  8. 造句 这件水晶制品真是玲珑剔透。
  9. 造句 蹁跹素蝶展芳皑,波澜壮阔香艳开,玲珑剔透净乾坤,心底无私扫尘埃,梧桐渴望情意在,鸾凤恋家落香宅。爱你,就要感谢上帝,让我拥有你温暖无私的爱!
  10. 造句 其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