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ī zǐ hǒu
成语解释: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成语出处:《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獅子吼
英文翻译:howls of a shrew
狮:哺乳动物。体长约3米。毛黄褐色,尾长、末端有丛毛。雄的头、颈有鬣(liè),捕食羚羊、斑马等。多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吼:1.(猛兽)大声叫:牛吼。狮子吼。2.发怒或情绪激动时大声叫喊:狂吼。大吼一声。3.(风、汽笛、大炮等)发出很大的响声:北风怒吼。汽笛长吼了一声。4.姓。
“狮子吼”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声音洪亮、气势惊人。比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突然提高音量:“你们再交头接耳,我可要‘狮子吼’了!”全班瞬间鸦雀无声。这里,“狮子吼”不仅是声音大,更传递了一种威严感。
有人可能会问:“狮子吼只能用来吓唬人吗?”其实不然。比如,朋友分享自己爬山的经历:“站在山顶对着山谷大喊一声,那回声简直像狮子吼一样,震得树叶都在抖!”这里,“狮子吼”反而成了释放情绪、亲近自然的表达。
再比如,一位健身教练鼓励学员:“深蹲时别憋气,发力瞬间喊出来,像狮子吼一样把力量爆发出去!”你看,这个词还能和“内在力量”挂钩。我个人觉得,生活中很多看似“凶猛”的表达,换个场景用,反而能带来积极效果。
有人疑惑:“用‘狮子吼’会不会显得太夸张?”举个例子,小区里的张大爷总爱用大嗓门聊天,邻居调侃他:“您这嗓门,简直是狮子吼转世!”大家哈哈大笑,氛围反而轻松了。可见,只要用得恰当,夸张也能成为幽默的调味剂。
有趣的是,“狮子吼”还能用在抽象场景里。比如描述一部电影配乐:“当主角逆风翻盘时,背景音乐突然如狮子吼般响起,听得人汗毛直立。”这种用法跳出了“人声”的限制,反而拓展了成语的表现力。
在我看来,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扳手——同一个词,有人用来拧螺丝,有人拿来敲钉子。下次听到“狮子吼”,不妨多想想:它传递的是震慑力?是爆发感?还是纯粹的热闹劲儿?理解背后的情绪,比死记硬背定义更有意义。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公园里教太极拳的老先生常说“气沉丹田,发声如狮吼”,原来这词还能和传统养生结合。你看,老成语穿新衣,照样能在现代场景里活蹦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