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水中撈月
英文翻译:fish for the moon in the water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捞:1.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打捞。捞饭。捞鱼。2.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趁机捞一把。3.顺手拿:披上衣服,捞起铁锹就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水中捞月”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举个例子,隔壁王阿姨总想着炒股一夜暴富,结果亏了积蓄还天天唉声叹气——这不就像拿着竹篮去河里捞月亮吗?水面上的月亮再亮,终究是倒影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明知不可为还要尝试?”其实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描述行为本身,也揭示了心态。就像去年我表弟非要辞职做网红,对着手机跳了三个月舞粉丝还不到200人,最后还是乖乖回去上班了。这倒不是说追梦有错,而是得先分清理想和幻想的边界。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非要改造用了十年的财务系统,结果把报销流程搞得更复杂了。项目经理摇着头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别总想着水中捞月。”这里既肯定了创新精神,又点出了脱离实际的隐患。
从个人观察来看,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注解。比如家长逼着孩子考名校,就像非要捞出井底的月亮,却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最近看到有中学生用3D投影技术在水面“捞”出月亮,这种创造性转化反而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先伸手试试水温。水面虽然留不住月亮,但涟漪泛起的时刻,或许能照见更真实的自己。就像去年尝试直播带货失败的老张,现在转型做农产品供应链,反而找到了新天地——有些美好,本就不该执着于打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