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zhōng
  • zhuó
  • y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zhōng zhuó yán

成语解释:比喻不着痕迹。

成语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加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水中著鹽

英文翻译:Salt in water

水中著盐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著:[zhù]著作:名著。译著。[zhuó]1.同“着1”(zhuó)。2.同“着2”(zhuó)。[zhe]同“”(·zhe)。

盐:1.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钠(NaNO3)、硫酸铵[(NH4)2SO4]等。2.食盐的通称。

成语评论

提起“水中著盐”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的字面意思像是往水里撒盐,实际却比喻事物融合得自然妥帖,不留痕迹。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作品读起来特别舒服?”答案或许就藏在“水中著盐”的智慧里。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位作家反复修改文章,删掉所有生硬的比喻,最终让读者感受到情感却不记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不就像盐溶于水吗?盐让水有了味道,但你找不到盐粒的存在。好的创作往往如此——技巧藏身于内容背后,只留余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留痕迹’反而是优点?”试想老师教学生解题,直接给公式容易让人死记硬背。但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思考,学生自己推导出方法,这样的知识就像盐化在水里,吸收得更自然。教育如此,人际交往亦是——真诚的关心往往无需刻意表现。

我发现现代科技也在践行这个理念。比如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用户只需看一眼就能解锁,完全意识不到背后复杂的算法运作。这种“隐形服务”的设计思维,正是把技术像盐一样融入了生活的水流中。

不过,“水中著盐”并非要否定存在感。就像盐太少会寡淡,太多会苦涩,分寸感才是关键。比如企业做公益宣传,过度强调善举反而显得刻意,但完全不提又可能错失带动社会的机会。找到平衡点,才能让善意真正润物无声。

下次看到令人眼前一亮却说不清哪里好的设计,或是自然流畅到忘记技巧的文章,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最动人的风景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就像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样子。

"水中著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