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gān fèng suǐ
成语解释: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珍贵的东西
繁体字形:龍肝鳳髓
英文翻译:the dragon 's liver and the phoenix 's marrow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髓:1.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骨髓。敲骨吸髓。2.像髓的东西:脑髓。石髓。3.事物的精华部分:精髓。神髓。4.植物茎的中心部分。
提到“龙肝凤髓”,你会想到什么?是传说中的珍稀美味,还是遥不可及的顶级资源?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龙的肝和凤凰的骨髓”,但实际生活中,它常被用来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
举个例子:在古装剧中,皇帝赏赐功臣时说:“今日赐你的虽非龙肝凤髓,却也是边疆快马加急送来的贡品。”这里用“龙肝凤髓”的不可得性,反衬出赏赐物的实际价值。这种对比手法,让语言瞬间生动起来。
有人问:为什么非要用不存在的“龙”和“凤”作比喻?其实这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用想象中至高无上的象征,强化“稀缺性”的概念。就像现代人说“这机会千载难逢”,本质和“龙肝凤髓”的夸张表达异曲同工。
在当代语境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更趋多元。比如科技报道中写道:“这款芯片的制造工艺堪称半导体界的龙肝凤髓”,既点明了技术难度,又让专业内容变得形象易懂。这种古今结合的用法,反而让老成语焕发新生命。
个人看来,成语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更在于它能打破常规表达的限制。就像“龙肝凤髓”虽带神话色彩,但当你想强调某件事物珍贵到超乎常理时,它比直白的“非常珍贵”更有冲击力。毕竟,语言需要留点诗意的空间,不是吗?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珍贵性”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描述限量版球鞋:“这双鞋在收藏家眼里简直是龙肝凤髓”,既有趣又能引发共鸣。不过要注意语境——在正式文件中,可能还是用“稀缺资源”更合适。
语言就像工具箱,成语就是其中特别的螺丝刀。用对了地方,既能准确传达意思,又能为表达增添韵味。所谓“龙肝凤髓”,何尝不是我们语言文化中值得细细品味的珍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