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 zhāng
  • xi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óng zhāng xiù gǔ

成语解释:喻文章秀逸遒劲。

成语出处: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章秀骨

英文翻译:Long zhangxiugu

龙章秀骨的意思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龙章秀骨”这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其实它形容的是文章或书法既气势磅礴又风骨清奇。比如咱们看一幅书法作品,笔画刚劲有力,但转折处又带着细腻的婉转,这时候就可以说:“这幅字龙章秀骨,既有蛟龙破纸的力道,又有寒梅傲雪的清雅。”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只能用在文艺作品上吗?”当然不是!最近看到一位建筑师的访谈,他说:“现代建筑不能只追求视觉冲击,更要融入人文脉络。”我立马想到这个词——钢筋水泥的摩天大楼,如果能保留传统窗棂的纹样设计,不就是“龙章秀骨”的最佳写照吗?既有时代锋芒,又藏着文化筋骨。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公司新来的00后实习生,汇报方案时逻辑缜密却不忘引经据典。会后总监点评:“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得了,方案写得龙章秀骨,数据扎实得像老树盘根,创意又新鲜得像雨后春笋。”你看,连职场表现都能用这个词形容,关键在把握“刚柔并济”的精髓。

说到这儿,可能有读者疑惑:“这个词会不会太文绉绉?”其实换个视角看,就像做菜讲究“外酥里嫩”,写代码追求“高效易读”,本质上都是不同领域的“龙章秀骨”。我常跟学生说,做学术论文既要有硬核数据撑场子,也要有灵光乍现的解读,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美感。

最近重读《红楼梦》,发现曹雪芹描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般皮相描写下藏着“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的讽喻,这种表里张力的处理,何尝不是文学创作中的龙章秀骨?表面锦绣文章,内藏铮铮铁骨。

在短视频横行的今天,我倒觉得“龙章秀骨”格外珍贵。见过不少知识博主,既能用段子把量子力学讲得妙趣横生,又能在插科打诨间守住学术底线。这种平衡之道,或许就是这个成语给当代人的启示:再快的节奏里,也要给思想留点风骨,给表达存些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