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zhàn yú hài
成语解释:喻战争激烈。
成语出处:《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戰魚駭
英文翻译:Dragon battle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说起"龙战鱼骇"这个成语,你可能会疑惑:它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原意是巨龙与群鱼激烈对抗时引发的混乱场面。比如我们常说:"互联网行业正经历龙战鱼骇般的竞争,既有巨头企业的交锋,也有无数创业公司如鱼群般在浪潮中翻腾。"这样的用法既保留了原始意象,又赋予其现代商业语境下的新意。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群雄逐鹿"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视角的独特性——它不仅展现对抗的激烈程度,更强调不同量级主体碰撞产生的连锁反应。就像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既有龙头企业的技术博弈,又有中小企业的生存焦虑,整个行业就像被搅动的海洋,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灵活调整侧重点。比如描述体育赛事:"这场决赛堪称龙战鱼骇,卫冕冠军的战术压制与小将的绝地反击交织成惊心动魄的攻防战。"这样的表达既突出顶尖对决的张力,又暗示比赛结果对排名靠后队伍的深远影响。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其画面感。它不像"剑拔弩张"那样直白,而是通过神话生物的对比,暗示复杂环境中的多方博弈。就像当下直播电商领域,头部主播、品牌方、平台规则的互动,何尝不是一场现代版的"龙战鱼骇"?每个角色都在试图突破既有格局,寻找新的平衡点。
使用这类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适配性。比如在正式报告中更适合用"多方博弈",而在创意写作或演讲中,"龙战鱼骇"的意象能瞬间激活听众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捕捉到那种强弱交织、动态变化的矛盾美感,让文字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又能引发当代共鸣。
最后不妨思考:为什么这类动物意象成语历久弥新?或许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原始认知,当我们将商业竞争比作龙鱼相争时,本质上是在用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解读现代社会的复杂现象。这种跨越时空的隐喻,恰恰印证了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被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