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zú bìng qū

成语解释: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齊足並驅

英文翻译:Go hand in hand

齐足并驱的意思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驱:1.赶(牲口):驱马前进。2.快跑:长驱直入。并驾齐驱。3.赶走:驱逐。驱除。驱虫剂。

成语评论

齐足并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并驾齐驱”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双方或多方实力相当、共同进步。比如运动会上,两位短跑选手几乎同时冲过终点线,解说员可能会说:“这两位运动员齐足并驱,展现了顶尖水平的较量!”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比赛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团队合作中,设计师和工程师紧密配合完成项目,领导总结时可以说:“技术和创意齐足并驱,是我们成功的关键。”这种用法既点明了不同领域的协同,又传递了积极合作的氛围。

生活中也能找到例子。比如朋友间互相鼓励学习,可以说:“咱俩这次备考齐足并驱,谁都不许掉队!”这种带点调侃的说法,反而比直白的“一起努力”更有画面感。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动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差距明显就不适用了。

有人可能会混淆“齐足并驱”和“势均力敌”。其实前者更强调共同前进的过程,后者侧重结果的平衡。比如两家公司竞争市场份额,用“势均力敌”更合适;若他们同时在技术研发上发力,则更适合用“齐足并驱”。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表达的妙处。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种“齐足并驱”的精神。无论是职场中的跨部门协作,还是国际间的科技竞赛,保持良性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往往能激发更大潜力。就像马拉松比赛中的领跑集团,既互相牵制又共同突破,最终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下次遇到需要形容多方共同进步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让表达更生动,还能传递“共赢”的积极态度——毕竟,真正的进步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相互促进中实现的。

"齐足并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