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齊心剹力
英文翻译:make concerted efforts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戮:1.杀:杀戮。2.并;合:戮力。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齐心戮力”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文雅的,但实际生活中它到底怎么用?比如一个创业团队连续加班三个月,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产品上线,这时候老板说:“这次全靠大家齐心戮力,我们才能创造奇迹。”是不是瞬间有了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强调“齐心”又“戮力”?其实这揭示了团队协作的两个关键要素——目标一致是基础,但还要有持续投入的行动力。就像小区居民集体清理台风后的断枝残叶,如果只是嘴上喊着要重建家园,没人动手搬木头扫积水,社区环境照样无法恢复。
去年参与过志愿者救灾行动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当搬运物资的人手不足时,原本负责登记信息的会计主动跑来扛箱子,医疗组的护士抽空给后勤人员包扎擦伤。这种打破岗位界限的互助,才是“戮力”二字最生动的注解——不是说每个人必须做同样的事,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发力方式。
有个有趣的观察:越是需要齐心戮力的场合,领导者的作用反而越隐形。就像雁群南飞时,头雁会轮流担任。当团队成员真正心往一处想时,指挥链会自然形成流动的协作网络。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科技创新往往诞生于扁平化管理的团队,因为智慧的火花需要自由的碰撞空间。
下次遇到需要集体攻坚的任务,不妨试试把“我们必须完成任务”换成“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什么”。思维角度的微妙转变,可能正是激发齐心戮力的那把钥匙。毕竟,人们总是更愿意为值得期待的成果全力以赴,而不是被动应付既定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