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fù ér yóu
成语解释: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饱食挺腹,悠闲游玩。形容太平时代人们过着安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其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太平
繁体字形:皷腹而游
英文翻译:To swim with the belly bulging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鼓腹而游”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一个吃饱了饭、挺着肚子到处溜达的画面?其实它的本意确实如此,但背后藏着更深的生活哲学。比如:老张退休后每天钓鱼、遛狗,别人问他“怎么不找点事做”,他笑说:“我现在是鼓腹而游,年轻时拼命干,现在就该享受清闲。”这段话里,成语既形容了轻松的状态,又传递出对人生阶段的坦然接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闲逛”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鼓腹”二字——肚子是饱的,说明基本需求已满足,这时候的“游”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带着满足感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比如公司团建时,老板突然宣布提前下班,同事小王立刻提议:“不如咱们鼓腹而游去江边骑车?反正方案都搞定了!”这里就用成语替代了“放松”,更突出完成任务后的从容心态。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刚毕业的小李在出租屋阳台上种菜,朋友吐槽他“像个小老头”,他却说:“我这叫鼓腹而游,外卖吃腻了,自己种两棵青菜,既省菜钱又能减压。”你看,成语完全能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用来形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对抗现代人的焦虑。当我们被“卷”得喘不过气时,不妨学学庄子笔下“鼓腹而游”的古人——不是说真要躺平,而是学会在达成小目标后给自己喘息空间。就像周末关掉工作群消息,专心陪孩子搭积木,这种“有底气的放松”才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生存智慧。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吃饱了就敢“游”,现代人却总在担忧下一顿饭?或许答案藏在成语的语境里。农耕时代“鼓腹”代表丰收后的安全感,而今天我们更需要主动创造这种安全感,比如存够三个月应急金、培养可迁移的工作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神上的“游”。毕竟,真正的自由从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能力选择何时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