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 chún
  • yáo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 chún yáo shé

成语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繁体字形:皷脣摇舌

英文翻译:Drum lips and shake tongue

鼓唇摇舌的意思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头晃脑。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鼓唇摇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生活中可能你早就遇到过类似的情景。比如朋友之间争论某个话题时,有人突然插话:“你俩别在这儿鼓唇摇舌了,不如直接查资料验证一下?”这时候大家往往会一笑而过,争论的紧张感反而被化解了。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因为它生动地描绘了“嘴上说得热闹,实际没行动”的状态。

有人问:“这个词只能用在吵架的场合吗?”当然不是!比如职场中,领导开会时提到:“项目需要的是执行力,不是整天鼓唇摇舌的空谈。”这里的“鼓唇摇舌”更像一种提醒:光靠嘴上功夫无法推动进展。它既点出了问题,又暗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少说多做。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的说客们常常周游列国,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君主。有人评价他们:“这些人鼓唇摇舌,看似雄辩,实则缺乏治国良策。”这种用法不仅点出了“能说会道”的特点,还隐含了对“内容空洞”的批评。有趣的是,成语本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语言的力量与局限。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个词是不是完全贬义?”个人认为,它的情感色彩取决于语境。比如老师对学生说:“别光顾着鼓唇摇舌,把你的创意写成方案更重要。”这句话虽然带着批评,但更多是鞭策和期待。成语本身不带有绝对的好坏判断,重点在于提醒人们关注“言行是否一致”。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鼓唇摇舌”的现象其实更值得警惕。社交媒体上常见长篇大论的争论,但真正推动改变的行动却寥寥无几。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舌头和嘴唇能制造声音,但只有双手才能创造价值。下次遇到光说不做的情况时,不妨用这个成语幽默地点破本质——既能表达观点,又不失风度。

"鼓唇摇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