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ǐng zú ér jū
成语解释: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鼎足而居
英文翻译:standing like a tripod -- a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居:1.住:居民。分居。2.住的地方;住所:迁居。民居。故居。3.在(某种位置):居左。居首。4.当;任:居功。以专家自居。5.积蓄;存:居积。奇货可居。6.停留;固定:变动不居。岁月不居。7.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居。沙锅居。8.姓。
哎呦,说到“鼎足而居”这成语,你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立马想到三足鼎立那种画面?没错!这成语字面意思就是像鼎的三条腿一样,三方势力互相支撑、彼此制衡。但具体咋用呢?咱先举个栗子!
比如公司里,技术、市场和运营三个部门“鼎足而居”,谁也不能独大。技术搞产品,市场拉客户,运营管流程,少一个环节公司都得瘸腿走道——这比喻够形象吧?说白了,这就是团队合作里的“黄金三角”。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和‘三足鼎立’有啥区别?”问得好!虽然意思相近,但“鼎足而居”更强调“稳定共存”,而“三足鼎立”偶尔带点对抗感。比如三国演义里魏蜀吴争霸,用“三足鼎立”更贴切;但要是说中美欧在环保议题上的合作关系,用“鼎足而居”就更显中立。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奶茶店竞争!一条街上三家不同品牌,A家主打果茶,B家专做奶盖,C家走平价路线。他们既不恶意降价,又各自守住特色客群,这不就是商业版的“鼎足而居”?你品,你细品,这种微妙平衡多有意思!
不过依我看啊,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智慧。互联网巨头们要是能“鼎足而居”而不是搞垄断,咱普通用户的选择空间不就更大啦?当然这属于理想状态,但至少成语给咱们指了条明路——平衡才能长久嘛。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青铜鼎其实有四足的,但成语偏偏选三足作比喻。为啥?因为三点确定平面最稳定啊!老祖宗的智慧,连几何原理都暗搓搓融进去了。所以下回用这成语时,记得它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数学智慧的结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