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huā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huā nǚ ér

成语解释: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况且我看这人也是个黄花女儿,岂有远路深更,和位公子同行之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未婚女子

繁体字形:黄蘤女兒

英文翻译:Huanghua daughter

黄花女儿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女:[nǚ]1.女性,女子,女人,妇女:女士。女工。男女平等。2.女儿:一儿一女。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ǔ]文言代词,你:女等。女将何往?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成语评论

“黄花闺女”这个词儿,咱们在古装剧里常能听到。比如《红楼梦》里宝玉打趣黛玉:“妹妹这般体弱,倒像没出阁的黄花姑娘。”这里的“黄花闺女”特指未出嫁的少女,透着股旧时对女性贞洁的执念。但您知道吗?这词儿本意里的“黄花”二字,原本是赞美姑娘像菊花般清新淡雅呢。

有人要问:现代社会还用这个词合适吗?在东北方言里还能听见“老张家黄花大姑娘考上了清华”这样的俏皮话,这时候更多是长辈对晚辈的疼惜,褪去了封建礼教的沉重外衣。笔者在山西采风时,就听过老奶奶用“黄花女”夸赞村里考上重点中学的姑娘,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个成语的演变其实很有意思。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女子出嫁前会用黄纸剪花贴面,取其“黄花晚节香”的吉祥寓意。可见最初的文化符号,远比后世礼教束缚来得生动有趣。就像现在年轻人把“母胎单身”当自嘲,语言总在时代浪潮里翻出新花样。

换个角度看,“黄花闺女”的语义嬗变恰似面照妖镜。明代话本《醒世恒言》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自称“残花败柳”,反衬出当时社会对女性价值的粗暴评判。不过当下年轻人更愿意相信,生命的价值不该被婚恋状态定义,就像春天里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时节。

语言是流动的江河,每个时代都在重塑词语的温度。下次再听到“黄花闺女”,不妨多问一句:这个词背后,是带着陈旧观念的枷锁,还是藏着未被发掘的文化密码?当我们能用更开阔的视角审视传统,或许就能像鉴赏古董那样,既读懂岁月的包浆,又看得见新生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