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ò shí huáng huā
成语解释: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過時黄蘤
英文翻译:out of date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过时黄花”这个词,你听过吗?它其实是个变体成语,原版更常见的是“明日黄花”,出自苏轼的诗句,字面意思是“过了重阳节的菊花”,后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比如有人感慨:“十年前流行的翻盖手机,现在早成过时黄花啦,连收藏市场都难寻踪迹。”这种用法,是不是瞬间让画面感扑面而来?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既然原本是“明日黄花”,为什么会出现“过时黄花”的说法呢?其实语言本身就在不断“打补丁升级”。就像我们常把“空穴来风”用反了意思,“过时黄花”更像是大众给成语做的“民间改造版”,虽然不够标准,但生动传递了“被时代甩在后面”的感觉。就像现在谁还留着5寸软盘?那妥妥是科技界的过时黄花。
有个有趣的发现:过时的事物未必真的失去价值。我家阁楼藏着台老式胶片相机,在数码时代确实是过时黄花。但上个月朋友借去拍婚纱照,那种独特的颗粒感反而成了点睛之笔。你看,黄花谢了还能化作春泥,过时的物件也可能在特定场景里重新发光。
工作中也常遇到类似情况。前阵子部门推行新系统,有同事坚持用Excel手工报表,念叨着“新系统迟早变过时黄花”。结果三个月后,自动化报表的误差率比人工低80%。这个对比特别直观——判断事物是否真“过时”,关键要看它是否还在创造有效价值。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家里有没有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过时黄花?试着给它拍张照发朋友圈,说不定能炸出同龄人的集体回忆。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一个改造过的成语,既承载着时代痕迹,又连接着当下生活,谁说“黄花”不能开第二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