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è
  • cháo
  • ji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è cháo jiū jù

成语解释:同“鹊巢鸠居”。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鬼求人》:“夫鹊巢鸠据,事理本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占有别人的东西

繁体字形:鵲巢鳩據

英文翻译:According to magpie nest and dove

鹊巢鸠据的意思

鹊: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主食昆虫,是益鸟。

巢:1.鸟的窝,也称蜂、蚁等的窝:鸟巢。蜂巢。2.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匪巢。倾巢出动。3.姓。

鸠: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2.聚集:鸠合(纠合)。

据:[jù]1.占据:据为己有。2.凭借;依靠:据点。据险固守。3.按照;依据: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4.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据。证据。字据。论据。票据。实据。5.姓。[jū]拮据(形):经济境况不好,缺少钱,境况窘迫:手头据。

成语评论

鹊巢鸠据”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的意思很形象:喜鹊辛辛苦苦搭建的窝,被斑鸠强行霸占。这种情况在人类社会中能找到影子吗?

举个例子。某公司技术团队用三年时间研发出新型产品,就在即将上市时,管理层突然空降新主管接手项目,原创团队被调离核心岗位。这就像成语里斑鸠坐享其成的情景,但故事还没结束——原团队成员带着技术另起炉灶,反而开创了更成功的品牌。

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资源被他人侵占的现象,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鹊巢被占后,喜鹊怎么办?自然界中的喜鹊会重新选址筑巢,人类社会中的“喜鹊”同样具备二次创造能力。就像那位被抢走项目的工程师,困境反而激发了他自主创业的决心。

在科技领域,这种现象更值得玩味。某短视频平台初创时借鉴了国外产品模式,看似是“鸠占鹊巢”,但他们针对本土市场需求进行改良,最终青出于蓝。这提醒我们:资源的转移不一定是零和游戏,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价值再造。

有个历史细节常被忽视。成语原文出自《诗经·召南·鹊巢》,本用于描述诸侯继承封地的合法程序,后来语义发生演变。这种词义流转本身就像语言领域的“鹊巢鸠据”,恰恰印证了文化始终处于动态传承中。

在我看来,与其纠结巢穴归属,不如关注筑巢能力的培养。就像深圳从渔村蜕变为科技都市,正是把握住了时代机遇,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生态。当别人还在争论“谁该住在巢里”时,真正的建造者已经在设计下一代智能巢穴了。

下次看到类似现象,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被占用的资源是否还有升级空间?现有格局能否催生新的可能性?斑鸠入驻或许会迫使喜鹊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样的动态平衡,或许才是社会持续创新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