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u duo que chao
成语解释: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指强占别人的地方
繁体字形:鳩奪鵲巢
英文翻译:Turtle nest
鸠: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2.聚集:鸠合(纠合)。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鹊: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主食昆虫,是益鸟。
巢:1.鸟的窝,也称蜂、蚁等的窝:鸟巢。蜂巢。2.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匪巢。倾巢出动。3.姓。
成语“鸠夺鹊巢”背后有什么故事?简单来说,斑鸠不会筑巢,常强占喜鹊的窝产卵。这个画面被古人用来比喻“用不正当手段夺取他人成果”。比如公司里,有人剽窃同事的方案却抢先汇报,领导表扬时还说“都是我自己熬夜想的”,这就是典型的鸠占鹊巢。
鸠夺鹊巢和竞争有什么区别?核心在于“是否付出正当努力”。假设两位设计师竞标同一个项目,A通宵改稿三次,B直接复制A的初稿稍作调整——后者就是鸠的行为。前者即便输了也是公平竞争,后者即便赢了也失了人心。
有个真实案例:某网红餐厅突然爆火,后来被发现菜谱完全照搬街角老店的祖传秘方。老店主苦笑着说:“我们做了三十年炖肉,现在年轻人换个包装就说自己是原创。”这种现代版鸠占鹊巢,本质是商业伦理的缺失。
为什么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观察发现,急功近利的环境容易催生“摘桃子心态”。就像春天播种时总有人想:“等别人把树苗养大,我直接移栽多省事”。但被占巢的喜鹊会飞走,被伤害的合作伙伴终将离开,投机者最终只剩下空壳。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成语原意里,斑鸠幼鸟会把喜鹊雏鸟推出巢外。现实中某些“职场鸠”不仅抢功劳,还会排挤原主。朋友公司就有主管把团队项目说成个人业绩,继而借机将骨干成员调离,整套操作就像寓言重现。
如何避免成为“喜鹊”?建议建立成果保护机制。就像程序员会给代码加时间戳,作家会登记作品版权。日常工作中,重要进展尽量通过邮件留痕,关键创意先在团队内公开讨论。这些现代防护网,让“鸠”们难以轻易得逞。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自省:是否在无意中占了别人的“巢”?某次我帮邻居照顾花草,结果她旅行归来时,我竟舍不得归还多肉盆栽。虽然性质不同,但那种“习惯成自然”的占有欲,与鸠的心理确有相通之处。
最后思考:被夺巢的喜鹊后来怎样了?生物学家发现它们会另筑更隐蔽的巢。人类社会里,那些被抢夺成果的人往往迸发更强创造力。就像被抄袭的作家写出更精彩的新作,被剽创意的团队研发出升级产品。真正的实力,终究无法被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