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chu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gǔ zhī chuáng

成语解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十分消瘦

繁体字形:鶏骨支牀

英文翻译:Chicken bone cot

鸡骨支床的意思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支:1.撑:支帐篷。把苇帘子支起来。他用两手支着头正在想什么。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支着耳朵听。3.支持:支援。支应。体力不支。乐不可支。疼得实在支不住。4.调度;指使:支配。支使。把人支走。5.付出或领取(款项):支出。支取。支了一笔钱。6.姓。7.分支;支派:支流。支队。支线。支店。8.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一支蜡烛。9.地支。见〖干支〗。

床:1.供睡觉用的家具。2.像床的东西:冰床。机床。3.某些东西中起托架、支撑作用的部分:牙床。琴床。4.某些像床的地面、地貌:河床。5.量词。用于被褥等:一床被子。

成语评论

鸡骨支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对吧?它其实源自古代民间故事,原意是用鸡骨头支撑床铺,比喻生活穷困到极点。比如有人这样用:“张爷爷年轻时家徒四壁,真到了鸡骨支床的地步,连买被褥的钱都要向邻居借。”这里的“鸡骨支床”既形象又扎心,把穷困的窘境直接拍在你眼前。

不过你可能想问:现在谁家还会穷到用鸡骨头撑床呢?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了?其实重点不在字面意思,而是它传递的“极度匮乏”的状态。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自嘲的“月光族”,虽然不用真的用鸡骨头做家具,但月底钱包见底时,说句“这个月真是鸡骨支床了”,反而有种黑色幽默的趣味。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生命力顽强?

观察发现,越是具象化的表达越容易流传。比起直白地说“穷”,用“鸡骨支床”瞬间就能让人联想到咯吱作响的破床、四处漏风的屋子,这种画面感是单纯的数据描述难以替代的。就像我们形容热闹会说“门庭若市”而不是“人很多”,成语的魅力正在于它用意象代替概念。

值得思考的是,当代语境中这类成语的变体使用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有次在创意市集看到手作摊位挂着“原创设计,绝不鸡骨支床”的标语,既表明作品用料扎实,又透着文艺范儿——这种旧词新用的智慧,正是语言保持活力的秘诀。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资源匮乏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比如描述创业初期的艰难:“那时候团队三人共用两台电脑,简直是现代版鸡骨支床。”你会发现,恰当的成语运用就像给文字加了滤镜,让平凡的故事瞬间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鸡骨支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