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sàn yú kuì
成语解释: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成语出处:《南史 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战败时
繁体字形:鳥散魚潰
英文翻译:Birds scattered and fish crumbled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溃:[kuì]1.(大水)冲破(堤坝)。也引申为突破:溃决。溃围(突破包围)。2.被打垮:溃退。溃不成军。3.腐烂:溃烂。溃疡。[huì]疮溃烂:溃脓。
“鸟散鱼溃”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其实它的核心意思很简单:就像鸟群突然飞散、鱼群瞬间溃逃一样,形容一群人因突发状况而迅速四散逃离。比如你想象一个热闹的集市突然着火,人们惊慌失措地朝不同方向跑开——这种场景就能用“鸟散鱼溃”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鸟和鱼来比喻?其实这和它们的自然习性有关。鸟群和鱼群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因个体慌乱引发集体溃散。人类群体在某些高压情境下也会有类似反应,比如公司突然宣布裁员,员工可能因恐慌而纷纷跳槽,整个团队瞬间“解体”。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创业公司原本凝聚力很强,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传出后,核心成员在一周内全部离职,合作伙伴也紧急撤资。用“鸟散鱼溃”描述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再贴切不过。不过要注意,这种情况往往暗示群体原本就缺乏深层联结,仅靠短期利益或压力维系。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的很多组织都存在这种隐患。比如依赖高薪留人的企业,或是仅用考勤制度约束的团队,遇到风浪时更容易出现“鸟散鱼溃”。反观那些注重文化认同或共同目标的群体,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这或许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凝聚力,从来不是靠外在条件勉强维持的。
如果再深入思考,这个成语还揭示了群体行为的某种矛盾性:平时看似稳定的结构,可能在瞬间瓦解。就像沙滩上的沙堡,潮水一来就消失无踪。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快速反应机制有时也是生存智慧——及时止损、灵活调整,未尝不是应对危机的一种方式。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先冷静观察:眼前的溃散是盲目从众,还是理性选择?如果是前者,可能需要重建信任基础;若是后者,或许正是破而后立的契机。毕竟,鸟群飞散后仍会找到新的栖息地,鱼群溃逃后也能重组队列——关键在于如何从溃散中汲取教训,让下一次集结更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