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táng
  • sh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táng dà shà

成语解释:见“高楼大厦”。

成语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师父,此处索是幽静,弟子不恋高堂大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高大的建筑

繁体字形:高堂大厦

英文翻译:many-storied buildings

高堂大厦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厦:[shà]1.高大的房子:高楼大厦。2.房子伸出的后廊:前廊后厦。[xià]〔厦门〕市名。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鹰厦铁路终点。人口57万(1997年)。临台湾海峡,为天然良港。是闽东南经济文化中心,轻工业比较发达。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

成语评论

高堂大厦”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当老张第一次从县城搬到上海时,站在陆家嘴环形天桥上感叹:“这里的高堂大厦像竹子似的往上蹿,玻璃幕墙亮得能照见云彩。”这个画面既描绘了现代化城市的蓬勃气象,也暗含着普通人对巨变的直观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高堂大厦”和“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其实在当代语境中,这两个词常被混用,但“高堂”原本指代父母居住的正屋,用在这里反而有种新旧碰撞的趣味——既保留着传统家庭观念的温度,又承载着现代都市的野心。

记得去年陪父母逛深圳福田CBD,七十岁的父亲突然冒出一句:“这些大楼修得跟乐高积木似的,年轻人在里头上班,怕是连四季变化都感觉不到喽。”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高堂大厦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符号,更是生活方式变革的见证者。

为什么我们总用建筑比喻时代?或许因为钢筋水泥的变化最直观。就像纽约曼哈顿的摩天楼群,既彰显着资本的力量,也记录着移民奋斗史。每栋玻璃幕墙背后,都藏着千万个“沪漂”“深漂”的租房故事,这种矛盾正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个人觉得,高堂大厦的密集程度就像城市的体温计。但温度太高未必是好事,最近成都新建的社区特意要求“限高45米”,反而让街巷重新找回了烟火气。这提醒我们:城市建设既要敢想敢闯,也要懂得给生活留白。

下次经过商务区时不妨抬头看看:那些直插云霄的楼宇像不像竖立的路标?它们指向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高度,更暗示着每个时代对“进步”的不同定义。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明白楼能盖多高不重要,重要的是盖楼的人心里装着怎样的明天。

高堂大厦的造句

  1. 造句 那里边尽都是高堂大厦,更不似前边的模样,直到后面宫里,远见彩门壮丽,乃是金圣娘娘住处。
  2. 造句 如今人最易动心的无如财,只因人有了两分村钱,便可高堂大厦,美食鲜衣,使婢呼奴,轻车骏马。
  3. 造句 相公你虽然舍得高堂大厦,独不思金银千箱,你心中可思得割舍么?
  4. 造句 就是小娘子自己赎身,平昔住惯了高堂大厦,享用了锦衣玉食,在小可家,如何过活?
  5. 造句 仆人领至道场山下前日留宿之处,只叫得声奇怪,连房屋影响多没有,那里说起高堂大厦?惟有些野草荒烟,狐踪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