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 lǐ ròu shēng
成语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
繁体字形:髀裏肉生
英文翻译:Pili meat
髀:大腿,也指大腿骨:抚髀长叹。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髀里肉生”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髀肉复生”是同一典故的不同说法,源自《三国志》中刘备的故事。当时刘备感慨久未骑马征战,大腿内侧的赘肉都长了出来,以此感叹虚度光阴、壮志未酬。今天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长期停留在舒适区,可能会消磨斗志。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小明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每天准时上下班,工作内容五年如一日。某天同学聚会时,他发现同龄人有的创业成功,有的成了行业专家,而自己却连新出的办公软件都不会用。这时小明摸着肚子苦笑:“我这真是‘髀里肉生’了,得赶紧动起来!”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追求安稳有错吗?” 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选择安稳与否,而在于是否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就像健身房里的器械区,有人选择每天固定做同样重量的训练,有人则循序渐进增加难度——前者或许不会退步,但后者才能持续成长。
我曾在互联网公司见证过典型案例。有位资深程序员守着十年前的技术栈,虽然能完成基础工作,但当公司引入人工智能项目时,他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手。这就像古人说的“逆水行舟”,技术浪潮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停滞而放慢脚步。
不过换个角度看,“髀里肉生”也有其积极意义。它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定期自我审视。记得去年帮朋友策划民宿创业时,他特意在办公室挂了幅“髀肉不复生”的书法。这个现代版演绎很有趣:既保留了自省的传统智慧,又转化成了激励创业的座右铭。
当代年轻人其实比古人更需要这种智慧。信息爆炸时代,短视频、手游等“精神肥宅快乐水”无处不在。有个大学生跟我分享过他的妙招:每次刷手机超过两小时,就设置手机壁纸显示“小心髀肉!”,这种具象化的提醒帮他找回了备考研究生的专注力。
最后想说,与其把“髀里肉生”当作批判工具,不如看作人生进度条的预警信号。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我们的心智也需要时常升级系统。下次摸着肚子上的赘肉时,不妨笑着把它当成重启行动的开关——毕竟,能意识到“肉生”的时刻,本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