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ròu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ròu shēng bì

成语解释:《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

繁体字形:驚肉生髀

英文翻译:Make a fuss

惊肉生髀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髀:大腿,也指大腿骨:抚髀长叹。

成语评论

惊肉生髀”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长期安逸导致能力退化的现象。比如有人工作十年,每天重复同样的任务,突然被要求学习新技术时手忙脚乱,这就是典型的“惊肉生髀”。

为什么这个成语现在很少人用?它的典故源自古代战马久不奔跑导致大腿长赘肉,现代人更习惯说“温水煮青蛙”或“躺平”,但核心问题是一样的:舒适区究竟是好是坏?

想象一位连续三年拿销冠的销售员,因为业绩稳定不再开发新客户,结果市场变化后业绩骤降。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危机往往藏在顺境里。就像健身者停止锻炼后肌肉会松弛,大脑长期不思考新事物也会“生锈”。

如何避免惊肉生髀有个程序员朋友的故事值得参考:他每晚抽半小时学新技术,三年后成为团队里唯一能处理前沿项目的工程师。这种“微突破”策略比彻底改变更可持续——每天进步1%,一年就是37倍的累积效应。

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惊肉生髀”不完全是坏事。短暂的休整有助于恢复精力,关键是要建立弹性机制:比如定期参加行业交流,或者给自己设置“三个月学会新技能”的节点目标。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更新,人也需要持续迭代版本。

下次感觉生活太顺利时,不妨问自己:如果明天出现新挑战,我的“技能肌肉”足够应对吗?保持适度的危机感,或许才是对抗“惊肉生髀”的最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