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 zhuō lǎo shǔ
成语解释:比喻瞎忙乱
成语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务正业
繁体字形:馬捉老鼠
英文翻译:Catch the mouse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捉:1.握;抓:捉笔。捉襟见肘。2.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捕捉。活捉。捉拿。捉贼。猫捉老鼠。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提到“马捉老鼠”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马不是吃草的吗?为什么要抓老鼠?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比喻“外行硬要干内行的事”,比如让一个完全不懂编程的人去修电脑,结果越修越乱。这时候可以说:“你这简直是马捉老鼠,还不如直接找专业人士呢!”
有人问:为什么用“马捉老鼠”而不是其他动物?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反差感。马的体型大、动作笨拙,而老鼠灵巧难抓,两者的对比正好凸显“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荒谬。比如公司让销售总监去管财务,账目一团糟,同事私下吐槽:“让外行管钱,真是马捉老鼠!”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其实暗含积极启示——它提醒我们要认清自身定位。比如有个同事特别喜欢揽活儿,结果把项目搞砸了,这时候可以说:“做事要量力而行,马捉老鼠反而耽误进度。”但换个角度看,这种“跨界尝试”如果能保持学习心态,或许能开拓新领域,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辩证看待这个成语。过去强调“各司其职”,但在跨界融合的今天,“马捉老鼠”式的探索有时反而能碰撞出火花。比如设计师学编程做出了创新工具,厨师研究化学改良了菜品——只要肯下功夫,笨拙的尝试也可能转化为独特优势。
下次看到别人“马捉老鼠”,先别急着否定。不妨思考:这是盲目逞强,还是勇敢突破?或许答案就藏在行动者的态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