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 饿
  • piǎo
  • zài
  • d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è piǎo zài dào

成语解释: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繁体字形:餓殍載道

英文翻译:people starved to death are everywhere

饿殍载道的意思

饿:1.肚子空,想吃东西(跟“饱”相对):饥饿。饿虎扑食。肚子很饿。2.使挨饿:牲口多拉几趟不要紧,可别饿着它。

殍:见〖饿殍〗。

载:[zǎi]1.年: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2.;刊登: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zài]1.装载:载客。载货。汽车上载满了乘客。载誉归来。2.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载。过载。3.充满(道路):风雪载途。怨声载道。4.姓。5.又;且:载歌载舞。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成语评论

哎,说到“饿殍载道”这成语,你可能会想:“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形容的是灾荒或战乱后,饿死的人遍地都是,路上堆满尸体的惨状。举个例子,老张读历史书时看到:“明末大旱,中原地区饿殍载道,百姓易子而食”,立马就明白了当时的人活得有多难。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毕竟现代社会很少饿死人了。”嘿,这话对也不对!虽然直接的字面意思用不上,但可以引申到其他场景。比如你写一篇关于经济危机的文章,就能说:“失业率飙升后,某些国家的贫民窟里几乎‘饿殍载道’,连救济站都排起了长队。”——这里就是用夸张手法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会造这么沉重的成语?我个人觉得啊,历史本身就是一面镜子。像“饿殍载道”这种词儿,不光是为了记录苦难,更是提醒后人:粮食安全、社会稳定这些事儿,可千万不能掉链子。你看现在全球搞粮食援助、建应急机制,不就是在避免重蹈覆辙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看新闻说某地闹蝗灾,转头就跟朋友吐槽:“好家伙,这要是放在古代,怕不是又要饿殍载道了。幸亏现在有飞机撒农药!”你瞧,连日常聊天都能用上这成语,既生动又有历史代入感。

最后咱得说,语言这玩意儿真是活化石。像“饿殍载道”这种词儿,用的时候得看场合,别在喜庆宴会上冒出来吓人就行。但反过来说,它能流传千年,恰恰说明人类对生存困境的记忆有多深刻——这种共鸣,或许才是成语真正的生命力吧。

饿殍载道的造句

  1. 造句 非洲一些国家天灾人祸时有发生,故仍有饿殍载道的现象。
  2. 造句 饿殍载道的灾后景象是不会再出现了。
  3. 造句 李世民沿途所见,残垣断壁,饿殍载道,真叫人触目惊心。
  4. 造句 慢着,钱老板!你伙同当地官员私自吞下朝廷所发救济粮款,哄抬物价,致使百姓饿殍载道。
  5. 造句 时景公喜好奢华,治缮宫室,聚养犬马,炊金馔玉,厚重赋刑,而齐国哀鸿遍野,百姓饿殍载道,国人愤恨,怨声载道。
  6. 造句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7. 造句 怎么办?现在军阀、官僚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饿殍载道,到处找不着生路,真是民不聊生啊!
  8. 造句 1878年,18岁的孙禄堂跟随郭云深在西陵习艺,时年河北大旱,饿殍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