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i
  • yàn
  • yóu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ēi yàn yóu lóng

成语解释: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飛燕游龍

英文翻译:Flying swallow and swimming Dragon

飞燕游龙的意思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成语评论

提到“飞燕游龙”,许多人会联想到轻盈灵动的姿态。比如一位舞者旋转时,裙摆飞扬如燕,转身时流畅似龙,观众忍不住赞叹:“她的动作真是飞燕游龙!”这里的关键在于——这个成语究竟在强调什么特质?其实,它不只是形容动作优美,更突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协调感,就像燕子疾飞时的精准和游龙摆尾时的从容完美融合。

再举个例子:书法课上,老师点评学生的草书作品:“这一笔如飞燕掠过纸面,下一画又像游龙盘踞,整体气韵生动。”这句话里,“飞燕游龙”不再局限于具象动作,而是延伸为对艺术创作中节奏感的精准捕捉。这说明成语的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广泛,既能描述具体画面,也能比喻抽象的美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行云流水”这类近义词?我观察发现,“飞燕游龙”带有更强烈的视觉对比——燕子的纤巧与龙的雄浑形成张力,就像交响乐里长笛与低音提琴的对话。这种反差美让它特别适合需要突出多元特质的场景,比如描写运动员既有爆发力又具备柔韧性的动作组合。

记得去年参观现代建筑展,有位设计师这样介绍他的作品:“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影模仿飞燕的轨迹,混凝土结构的曲线灵感来自龙脊起伏。”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传统文化符号经过创新解读,依然能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活力。成语不仅是历史的切片,更是跨时空的沟通密码。

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飞燕游龙”的智慧。你看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起势时如龙潜深渊,推手时似燕穿垂柳,这不正是刚柔并济的鲜活演绎?或许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成为燕或龙,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便是对这个成语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