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o
  • ruò
  • yóu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o ruò yóu lóng

成语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成语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书法舞姿强劲灵活

繁体字形:矯若游龍

英文翻译:as powerful as a flying dragon

矫若游龙的意思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游: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鱼在水里游。2.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游览。游园。游玩。游人。游遍大江南北。3.交游;来往。4.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游牧。游民。游击。游资。5.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6.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成语评论

矫若游龙”这个成语听起来很酷,但到底怎么用呢?举个例子:舞台上的京剧武生翻身踢腿,动作行云流水,矫若游龙,引得观众连连叫好。这里既描述了动作的流畅,又暗含了对表演者身段的赞叹。

为什么要用“龙”来形容动作?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灵动,而“游”字则赋予动态感。比如形容运动员:“他带球突破时身形晃动,矫若游龙,防守队员根本摸不清方向。” 这里的比喻让画面瞬间生动起来。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翩若惊鸿’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形容优美姿态,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灵活多变(像游动的龙),后者侧重轻盈飘逸(像受惊飞起的鸿雁)。比如描写书法:“这幅草书笔势矫若游龙,与旁边那幅翩若惊鸿的小楷形成鲜明对比。”

我在阅读武侠小说时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写高手过招的场景。比如:“黑衣人长剑抖出七朵剑花,身形矫若游龙,竟在方寸之地腾挪闪避十余招。” 短短一句,既点出武功高强,又暗示战斗的观赏性。

现代生活中也能活用这个成语。比如评价滑板表演:“那个红头发女孩在U型池里翻转腾跃,矫若游龙的姿态让围观群众都举起了手机。” 这种用法既保留古韵,又能贴合当下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褒义属性。若用来描写反派角色,反而会产生反差效果。例如:“毒枭头目矫若游龙般穿过安保系统,却在保险柜前被红外线照出了原型。” 这里的反差设计能增强故事张力。

从语言节奏来看,“矫若游龙”比“动作灵活”更有韵律感。试着对比:“体操选手完成了一套高难度动作”和“选手的空中转体矫若游龙,落地时如松扎根”,后者显然更具画面冲击力。

下次遇到需要赞美他人肢体控制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无论是描述舞蹈演员的即兴发挥,还是朋友打篮球的漂亮过人,都能让你的表达瞬间提升档次。毕竟,谁不喜欢被比作中华神兽呢?

矫若游龙的造句

  1. 造句 有一种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剑光夺魄,杀人夺命如剪草的感觉。
  2. 造句 没等到岐黄秘术,却等来催命一掌!只见那苦大师身形矫若游龙,双掌翩翩如彩蝶,印在庭院中众人胸膛要害处。
  3. 造句 女嘉宾受吸引的主要是哥舒天的气质,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倜傥不羁,颐气神使间,带三分睥睨与傲性。
  4. 造句 恩,不错,剑势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又不乏凌厉的杀伐之气,少爷的剑术已经小有成就了。
  5. 造句 或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剑光如电,瞬息制敌。
  6. 造句 彩练当空舞,陆明心的身姿一时柔美至极,所谓矫若游龙,翩若惊鸿也不过如此,当真有几分仙女的味道。
  7. 造句 只见那苦大师身形矫若游龙,双掌翩翩如彩蝶,印在庭院中众人胸膛要害处。
  8. 造句 紫龙天沉吟,纵身跃下谷底,不一会儿,矫若游龙之姿便沿着峭壁升出。
  9. 造句 他的动作矫若游龙,一气呵成,杀气腾腾,看得众人目定囗呆,都为项少龙担心起来。
  10. 造句 她一静,天地敛色,风自轻柔;她一动,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她一蹙眉,那野风吹皱了一池碧水;她明眸一亮,天地间亦大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