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ù dà jú,shí dà tǐ
成语解释: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成语出处: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顧大局,識大軆
英文翻译:Tak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顾:1.回头看;泛指看。例:回顾。举目四顾。2.拜访:三顾茅庐。3.照管;注意:奋不顾身。顾大局。4.商店或服务行业称前来购买货物或要求服务:惠顾。顾客。5.文言副词。反而:足反居上,首顾居下。6.文言连词。但是;只是:虽年高,顾精神不减。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局:1.棋盘:棋局。2.棋类等比赛:开局。对局。当局者迷。3.棋类等比赛的形势或结局:胜局。平局。和局。4.下棋或其他比赛一次叫一局:下了一局棋。5.形势;情况;处境:结局。战局。顾全大局。6.人的器量:局量。局度。7.称某些聚会:饭局。赌局。8.圈套:骗局。9.拘束:局促。局限。10.姓。11.某些商店的名称:书局。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说到“顾大局,识大体”,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领导专用词”,但实际生活中它无处不在。比如工作中,同事小张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帮团队赶进度,他说:“项目成了,大家都能受益;项目砸了,谁都落不着好。”这种“舍车保帅”的做法,不正是顾全大局的体现吗?
为什么顾大局这么重要?设想一个足球队,前锋只顾自己射门,后卫总想冲到前场,结果必然是输球。成语“覆巢之下无完卵”说透了这道理——团队利益受损时,个人再优秀也难以独善其身。我曾参与过跨部门项目,有人坚持“各扫门前雪”,导致方案反复修改;而愿意主动协调资源的组,反而提前两周完成了任务。
如何培养这种思维?试着用“望远镜”代替“放大镜”。就像成语“高瞻远瞩”说的,疫情期间不少餐饮老板转型做预制菜,看似冒险,实则保住了企业生存的基本盘。个人选择也是如此,朋友放弃高薪offer选择成长型公司,三年后成了核心骨干,这比短期收益重要得多。
有人担心:“总考虑大局,会不会委屈自己?”《孙子兵法》里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出启示:真正识大体的人懂得灵活应变。就像谈判桌上,适时让步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换取更关键的条款。上周邻居装修噪音扰民,王阿姨没有投诉,反而送了耳塞说明情况,结果施工队主动调整了作业时间。
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容易让人陷入“即时满足”的陷阱。但观察那些持续成功的人,往往具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智慧。下次面临选择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决定三个月后还正确吗?会不会影响更重要的事?或许答案就在这“向前多看一步”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