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ān nú cè jiǎn
成语解释: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鞭駑筞蹇
英文翻译:To beat the weak and forge ahead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驽:1.驽马。2.比喻人没有能力:驽钝。驽才。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蹇:1.跛足:蹇驴。2.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3.指驽马。也指驴。
哎哟喂,"鞭驽策蹇"这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对吧?咱先拆开看看:鞭子是抽打的动作,"驽"指劣马,"蹇"是跛脚驴。合起来就是拿鞭子抽打老弱病残的牲口赶路。说白了,这成语比喻用笨办法督促能力不足的人或事物硬着头皮往前冲。
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家儿子背单词,每天抄写200遍但正确率死活上不去,老王还坚持说"勤能补拙"。这不就是典型的鞭驽策蹇嘛?你说这孩子像不像那匹跑不快的劣马,家长还在拼命抽鞭子?
等等,这里有个核心问题:用笨办法督促真的有效吗?要我说啊,得看具体情况。就像种庄稼,旱地硬要插秧,累死老牛也白搭。但要是遇到有潜力只是懒散的"驽马",适当抽两鞭子还真能跑起来。关键得先分清到底是"真笨驴"还是"装睡的马"。
上周公司例会,张经理让程序员手抄代码找bug,结果整个部门怨声载道。要我说这就属于典型的成语误用场景。现在都人工智能时代了,还搞这种原始方法,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鞭驽策蹇嘛?倒不如配个好用的调试工具,效率能翻倍!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成语倒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看似笨拙的努力,在特定情境下反而能创造奇迹。就像我表弟学编程,最开始连键盘都摸不利索,硬是每天敲代码10小时,现在成了团队技术骨干。这算不算把"蹇驴"练成了"千里马"?所以说啊,关键要看有没有找对方向,光使蛮力可不成。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遇到需要鞭驽策蹇的情况,不妨先检查三件事——目标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科学?对象是否适配?就像炒菜要讲究火候,教育培养也得讲究方式方法。别光顾着抽鞭子,记得给驴子喂把好饲料,说不定跑得比马还快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