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ān bì zhuó lǐ
成语解释: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成语出处: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补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
繁体字形:鞭辟着裏
英文翻译:demolish with penetrating criticism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辟:[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着:[zhe]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zhuó]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4.着落:寻找无着。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zháo]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zhā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2.同“招3”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哎哟喂,咱今儿就唠唠这成语"鞭辟着里"。啥是"鞭辟着里"啊?简单说就是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跟拿手术刀切肿瘤似的精准。比方说老张看项目计划书,别人都夸排版漂亮,他直接指出成本核算少算税点,这可不就是"鞭辟着里"的活教材嘛!
您可能要问,这成语跟"一针见血"有啥区别?好问题!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物业费上调的公示会上,李大妈拍桌子说:"别整那些绿化率数据,咱就说说每平米涨的八毛钱里,保安巡逻次数到底加没加?"您瞅,这既戳破表面说辞,又给出具体质疑方向,双重暴击的功力,才配得上"鞭辟着里"四个字。
要说这本事怎么练成的,得学学我家楼下修车王师傅。上次我电动车异响,他耳朵贴着车轮转三圈,直接说:"轴承里进沙了,换套密封圈比换整个轴承划算。"绝不绝?人家这诊断过程,既有现象观察,又有成本考量,跟专家会诊似的。所以说啊,"鞭辟着里"可不光是读书人的专利,生活处处是道场。
有朋友可能嘀咕,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讲究快准狠,"鞭辟着里"会不会太费工夫?这话对也不对。您看那些网红探店视频,真正火的都是能说出"这锅包肉糖醋比例3:7才正宗"的主播,观众就爱这种带干货的点评。所以说啊,深度思考永远是刚需,关键得练就沙里淘金的本事。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普通人用这成语别端着。就像上次我闺女写作文,开头就写"爸爸分析我的考试成绩,真是鞭辟着里到让人想哭",既准确又带点小幽默。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看问题嘛,既要戳中要害,也得留三分人情味,这才是智慧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