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ān pǐ xiàng lǐ
成语解释: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成语出处: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的学习等
繁体字形:鞭擗向裏
英文翻译:Whips inward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擗:[pǐ]1.捶胸:“擗踊哭泣,哀以送之。”2.捶打:把脑袋擗得粉碎。3.掰:擗棒子。[bò]古同“擘”。
向:1.方向:志向。风向。2.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跟“背”相对):向阳。面向讲台。两人相向而行。3.将近;接近:向晓。向晚。4.偏袒:老乡向老乡。5.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走。向先进工作者学习。从胜利走向胜利。6.姓。7.向来:向有研究。向无此例。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哎哟,你别说,"鞭擗向里"这成语乍一听像在说鞭子抽东西,其实啊,它讲的是人要往内心深处使劲儿琢磨。举个栗子,小明写作文总被老师批评"太表面",后来他开始每天观察街坊邻居的生活细节,连菜市场大妈砍价的语气都记在小本本上——这就叫鞭擗向里,把表面的现象掰开揉碎了研究。
那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往"里"琢磨呢?咱就拿做菜打个比方吧。新手炒菜照着菜谱放盐,老厨师却要尝土猪肉的咸淡、闻海盐的矿物味——前者是照本宣科,后者就是鞭擗向里。说白了,这成语教咱们别当知识的搬运工,要做思想的挖掘机。
前两天遇到个有意思的事儿。我邻居老王修电风扇,明明照着说明书换了电容,可机器还是嗡嗡响。后来他蹲那儿把每个零件拆开看,发现是二十年前的润滑油板结了。您瞧,这不就是鞭擗向里的活教材吗?问题藏在表象背后,得扒开层层外衣才能揪住真凶。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年轻人总爱求快。刷短视频学知识就像吃方便面,看着管饱实则没营养。我倒觉得,咱们得学学老中医把脉的劲头——三个指头搭上去,表面是诊脉,暗地里却在观察病人气色、体味、说话中气,这才叫真正的鞭擗向里嘛。
最后唠句实在的,这成语放现在特别应景。信息爆炸的时代,比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筛选和深挖的能力。就像淘金客,别人在河滩捡石头,你得学会往矿脉深处钻。下次遇到难题别急着挠头,试着来句:"走,咱们鞭擗向里瞧瞧去!"保不准就挖出惊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