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rú fǔ fěn
成语解释:形容男子美貌。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美貌
繁体字形:靣如傅粉
英文翻译:the face looks white as if painted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傅:1.辅助;教导。2.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师傅。3.姓(近年也有俗写作付的)。4.附着;加上:皮之不存,毛将安傅?5.涂抹;搽:傅粉。
粉:1.粉末:面粉。藕粉。花粉。把绿豆磨成粉。2.特指化妆用的粉末:香粉。涂脂抹粉。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凉粉。粉皮。4.特指粉条或粉丝:绿豆粉。菠菜炒粉。5.变成粉末:粉碎。粉身碎骨。石灰放得太久,已经粉了。6.粉刷:墙刚粉过。7.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蝶。粉连纸。8.粉红:粉色。粉牡丹。这块绸子是粉的。
“面如傅粉”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李第一次登台演讲,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灯光下他的皮肤白得透亮,同事开玩笑说:“你今天真是面如傅粉,可以直接去拍古装剧了。”这里既点出了他肤色白皙的特点,又带出了些许戏剧化的调侃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男性吗?其实不然。虽然典故源自古代美男子傅粉的妆容,但如今用来夸赞女生皮肤好的情况也常见。比如小美擦了防晒霜后脸颊泛着珍珠光泽,闺蜜就会打趣:“你这哪是化妆,根本就是面如傅粉的天生丽质。”可见现代用法已经突破性别限制。
成语背后的审美观是否过时了?我倒觉得关键在于使用场景。在描写传统戏曲演员时,“面如傅粉”能精准传达那种粉妆玉琢的舞台形象;但若用来形容健身达人,可能就显得违和。就像上周看画展,有位观众评价水墨画里的人物“面如傅粉却自带英气”,这种新旧元素的碰撞反而增添了趣味性。
如何避免用成刻板印象?记得邻居家小孩写作文:“爷爷总说我面如傅粉不像男子汉,可奥运会击剑选手不也都戴着白面罩吗?”这个反转让成语焕发新意。语言就像调色板,重点不在颜料本身,而看画师如何调配出想要的色彩。
最后想到个有趣现象:美妆博主教男生用素颜霜时,弹幕常飘过“瞬间面如傅粉”的赞叹。这既保留成语的古韵,又嫁接现代审美,恰好印证了汉语的生命力——老树发新枝,总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