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yán yōng huí
成语解释:同“靖言庸违”。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言行不一
繁体字形:靖言庸迴
英文翻译:Quiet talk and mediocrity
靖:1.没有变故或动乱;平安:地方安靖。2.使秩序安定;平定(变乱):靖边。靖乱。3.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庸:1.平凡;平庸:庸言庸行(平平常常的言行)。2.不高明;没有作为:庸人。庸医。庸庸碌碌。3.姓。4.用(多用于否定式):无庸细述。毋庸讳言。5.表示反问;岂:庸有济乎?。庸可弃乎?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靖言庸回”这个词乍一听有些生僻,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公司会议上,领导说“我们会持续优化流程,加强跨部门协作”,但具体怎么优化、何时执行却只字不提——这就是典型的靖言庸回。为什么人们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或许因为直面问题需要勇气,而模糊表态能暂时回避压力。
最近朋友小张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向物业反映小区垃圾堆积问题,得到的回复是“已向上级反映,将统筹考虑解决方案”。三个月过去了,垃圾依然堆在楼道里。这种用漂亮话搪塞实际诉求的行为,是否让你想起某些熟悉的场景?语言包装下的不作为,往往比直白的拒绝更让人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知道是空话,为什么还有人不断使用靖言庸回?观察职场就会发现,当责任边界不清晰时,模棱两可的答复能避免引火烧身。但长远来看,这种沟通方式就像往人际关系里注水——表面维持着体面,实际稀释了信任浓度。我见过最聪明的管理者,会在说“需要研究”时同步给出时间节点,既保留决策空间,又展现诚意。
生活中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不妨试试“温柔追问法”。比如当对方说“这个建议很有价值,我们会重点讨论”,可以接一句:“您觉得什么时候能有初步结论?我想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既不显得咄咄逼人,又能推动问题实质进展。语言就像镜子,照见的是我们选择面对还是绕开真相的勇气。
古代成语穿越千年仍能引发共鸣,恰恰说明人性中的某些特质始终相通。当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追求高效沟通时,或许更需要警惕那些披着礼貌外衣的语言游戏。毕竟,真正的沟通质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是否搭建起理解与行动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