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kǒu
  • bái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kǒu bái shé

成语解释: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成语出处: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青口白舌

英文翻译:White tongue

青口白舌的意思

青:1.黑色:青布。青线。2.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简称。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说到“青口白舌”,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会有点懵。其实它形容的是说话随意、不经思考的状态,比如随口乱说或者开不恰当的玩笑。举个例子:同事在会议上突然说“这项目肯定黄”,结果老板脸色一沉——这就是典型的青口白舌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这种错误?”其实这和情绪管理有关。当人处在放松或急躁的状态下,大脑的“语言过滤器”就容易失灵。比如朋友聚餐时有人调侃“你最近又胖了吧”,说者可能觉得是玩笑,听者却可能感到被冒犯。

那如何避免成为青口白舌的人呢?有个小技巧叫“三秒法则”:开口前停顿三秒,想象对方听到后的感受。上周我在超市排队时就试过这个方法,原本想抱怨收银员动作慢,最后改说“今天顾客真多,辛苦啦”,反而收获了对方的笑容。

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要时刻谨言慎行吗?”其实重点不在压抑表达,而是培养同理心。就像教小朋友说话要礼貌,成年人同样需要练习“语言温度计”——根据场合调节措辞的热度。比如在急诊室说“别着急”比“早干嘛去了”更合适。

在我看来,青口白舌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快节奏沟通的副作用。我们习惯了碎片化表达,却忽略了语言的重量。试着在发微信前多读两遍,或者把怼人的话换成疑问句,你会发现人际关系中的火药味不知不觉就淡了。

下次遇到别人说错话时,不妨用幽默化解。上周邻居阿姨说我“年纪不小该结婚了”,我笑着回“您当年是不是也被催过呀”,既保留了体面又转移了焦点。语言就像镜子,照出的是我们内心的分寸感。

说到底,青口白舌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沟通技巧的欠缺。就像学做饭需要掌握火候,说话也需要练习分寸。从今天开始,试着把每句话都当成礼物来包装——系上思考的丝带,贴上尊重的标签,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柔。

"青口白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