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 kǒu
  • b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óng kǒu bái yá

成语解释: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指一口咬定

繁体字形:紅口白牙

英文翻译:Red and white teeth

红口白牙的意思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成语评论

红口白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字面意思是“红色的嘴巴,白色的牙齿”,但它其实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甚至故意颠倒黑白。比如有人造谣说:“隔壁老王家儿子考上清华了!”结果老王儿子还在读高中,这就叫“红口白牙说瞎话”。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红”和“白”来形容撒谎呢?其实这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人在理直气壮时往往面色红润,牙齿紧咬显得发白,但说谎者心虚时同样可能脸红,反而让“红口白白牙”成了反讽。就像电视剧里反派角色瞪着眼睛说“我绝对没拿你的钱”,下一秒镜头就拍到他口袋鼓鼓的钞票,观众立刻会心一笑:“瞧瞧,红口白牙演得挺像!”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比如同事A把项目失误推给新人:“方案出错是小李没检查数据。”实际上是小李休假时同事A擅自改了内容。这时候组长如果直接戳破:“咱们红口白牙的,说话要对得起良心啊。”既点破谎言,又留了面子。这种用法比直接骂人“骗子”更含蓄,还带着点黑色幽默。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成语的价值不止于批评。它更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语言的力量有多危险——舌头轻轻一动,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信誉。就像去年社区里传某早餐店用地沟油,最后查实是竞争对手编造的谣言,但店铺三个月没客人。所以说,红口白牙能捧人也能杀人,关键看说话的人心里揣着什么念头。

下次听到夸张的传闻时,不妨先想想:说话的人是真有证据,还是仅仅在表演“红口白牙”的戏码?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比盲目相信更重要。毕竟,牙齿再白也咬不碎真相,嘴巴再红也染不黑事实。

红口白牙的造句

  1. 造句 要让你的衣食父母相信你红口白牙的谎言,这需要演戏的天分、狡猾的计谋和主观的意愿。。
  2. 造句 不相信的,但红口白牙,年关,谁又能瞎说?
  3. 造句 那会儿也没随身带党证什么的,就凭大家红口白牙地自报家门。
  4. 造句 哼,你现在红口白牙的这么一喊,却没有半点粮食在身边,你让大家怎么相信你!
  5. 造句 王金祥于是又红口白牙,陈芝麻烂咸菜,是非混淆,黑白颠倒地胡说了一气。
  6. 造句 红口白牙、红口白舌、赤口白舌、红嘴白牙、空口白牙、赤口毒舌,等等。
  7. 造句 圆脸儿撇着小嘴,红口白牙,甚是厉害。
  8. 造句 秦羽摆了摆手,两个守卫却露出了疑惑,红口白牙的,你说是就是啊。
  9. 造句 什么事情,没落到自己身上,就不要红口白牙瞎掰,因为等到真落自己身上的时候,这个效果无法想象。
  10. 造句 顾秋生心里很不爽,我一心谋划,你红口白牙张嘴就五成。

"红口白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