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ù wěi cáng tóu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或做事
繁体字形:露尾藏頭
英文翻译:act clandestinely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尾:[wěi]1.尾巴。2.事物的末端:队尾。尾声。3.跟在后面:尾随。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尚未了结的事情:尾数。扫尾工作。5.量词。用于鱼:一尾鱼。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yǐ]1.马尾(wěi)上的长毛:马尾罗。2.蟋蟀等尾(wěi)部的针状物:三尾儿。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露尾藏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露出尾巴却藏起头”,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做事不直截了当,故意隐藏真实意图。比如,有人问朋友:“周末有什么安排?”对方回答:“可能在家休息,也可能随便转转。”这种模糊的回答,既没完全隐瞒计划,也没明确透露具体行动,是不是有点“露尾藏头”的感觉?
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表达呢?其实,这背后往往藏着谨慎或试探的心理。比如职场中,领导对下属说:“项目进度还可以,但某些细节需要再优化。”表面上肯定整体,实则暗示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露尾藏头”。通过隐藏批评的锋芒,既能传递要求,又避免直接冲突。
有趣的是,这种表达在文学中也很常见。比如小说里写:“她总说自己不爱花,但窗台上的花瓶从未空过。”作者不直说人物口是心非,却用细节暗示矛盾,让读者自行联想。这种写法既留白,又埋下线索,比平铺直叙更有回味空间。
不过,“露尾藏头”真是最佳沟通方式吗?我个人认为,适度使用能增加对话的灵活性,但过度反而容易引发误会。比如恋爱中的一方总说“我没事”,却希望对方主动关心——这种“藏头不露尾”的行为,可能让关系陷入猜疑。与其弯弯绕绕,不如在保护自我的前提下,学会更坦诚地表达需求。
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沟通中,“露尾藏头”反而成了稀缺技能。当人们习惯了直来直往,偶尔用含蓄的方式传递信息,反而能制造惊喜。比如偷偷准备生日礼物却假装忘记日期,最后突然亮出惊喜,这种“藏头露尾”的操作,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呢?
说到底,语言就像魔术师的帽子,露尾藏头不过是种表演手法。关键不在于是不是隐藏,而在于隐藏的动机是否善意。当我们理解这种表达的双面性,就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话中话”,既不被表象迷惑,也不因过度解读而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