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shēn zhī yǐn
成语解释: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人的苦衷
繁体字形:難伸之隱
英文翻译:The hidden part is hard to extend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伸:1.舒展开;拉长:伸手。伸长。2.同“申”3.:伸冤。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隐:[yǐn]1.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2.伤痛:隐恻。3.怜悯:恻隐之心。[yìn]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难伸之隐”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和“难言之隐”类似,都指藏在心里、不便说出口的苦衷,但更强调“无法表达”的无奈感。比如:同事小李总是避开部门聚餐,后来大家才知道,他背负着房贷压力,手头拮据的难伸之隐。这时候直接问“你怎么总不来”可能会让对方尴尬,换个角度关心反而更贴心。
为什么人们会有难伸之隐?举个例子,学生小张上课不敢提问,怕被同学嘲笑“问题太简单”。这种心理负担背后,其实是自尊心和社会压力的博弈。当一个人觉得暴露弱点可能带来更大伤害时,沉默就成了保护壳。
再举个历史典故: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不敢回魏国,表面是怕魏王怪罪,实际藏着功高震主的难伸之隐。你看,连历史人物都逃不开这种困境,可见这是跨越时空的人性课题。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虽然沟通渠道变多了,但“说不出口”的情况反而更复杂。比如职场新人怕暴露经验不足,父母隐瞒健康问题不让子女担心。这种时候,建立安全的倾诉环境比追问真相更重要——就像给种子松土,等它自己发芽。
遇到别人的难伸之隐,不妨学学中医的“望闻问切”:观察异常举动,倾听弦外之音,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最后对症下药。比如发现朋友突然疏远,可以说:“最近看你状态有点不一样,需要帮忙随时找我。”留个台阶,比拆穿秘密更有温度。
说到底,难伸之隐就像心里的暗礁,硬撞上去只会两败俱伤。给它一点时间和空间,用理解和耐心慢慢溶解,或许某天就会听到那句:“其实我一直想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