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uí shí shī yí
成语解释:同“随时制宜”。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随時施宜
英文翻译:change tactics as the situation demands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施:1.施行2.;施展:实施。措施。施工。无计可施。3.给予:施礼。施压力。4.施舍:施诊。施与。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施化肥。6.姓。
宜:1.合适:相宜。适宜。权宜之计。因地制宜。2.应当(今多用于否定式):事不宜迟。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4.姓。
你有没有遇到过原本计划好的事情突然泡汤,结果临时想出的方案反而效果更好?这种“见招拆招”的能力,其实就是“随时施宜”的生动体现。
举个职场例子:小张负责的线下活动因暴雨取消,他立刻把抽奖环节改成线上直播互动,不仅保住了参与度,还意外收获了新客户。有人问:“这不就是运气好吗?”其实关键在于他读懂了“天气突变”这个变量,及时调整策略,这正是“随时施宜”的核心——在变化中捕捉新机会,而非固执于既定方案。
再看家庭场景:王阿姨每周固定周三打扫卫生,结果女儿临时要带同学回家做小组作业。她果断把大扫除改成简单整理,腾出空间后还准备了点心。看似打乱计划,实则创造了更温馨的回忆。这提醒我们:所谓“计划”,本质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该成为束缚生活的枷锁。
有人质疑:总变来变去不会显得没原则吗?这里藏着个认知误区。真正的“随时施宜”建立在清晰的目标导向上,就像导航软件会根据实时路况调整路线,但目的地始终明确。去年我接手项目时就深有体会:当三次方案被客户否决后,我选择暂时搁置PPT,直接带团队去客户现场观察工作流程,最终设计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模式在智能时代尤其重要。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更新,我们的处事方式也要保持“可升级状态”。但要注意避免陷入另一个极端——为变而变。去年见过某餐厅盲目跟风网红装修,结果丢失了老顾客,这就是忘记“宜”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而非制造变化。
培养“随时施宜”的能力,不妨从每日小事开始练习:遇见堵车就听有声书,会议取消就整理文件,外卖送错菜就尝试新口味。生活的弹性,往往藏在这些看似被动的转折里。毕竟连气象预报都有误差,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或许才是现代人最实用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