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í
  • suí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í dì suí shí

成语解释:见“随时随地”。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时时刻刻

繁体字形:随地随時

英文翻译:Anywhere, anytime

随地随时的意思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随:1.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3.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5.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随时随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无论何时何地”,但实际用起来有什么讲究?举个例子:小明在地铁上掏出手机背单词,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笑着说:“现在学习资源丰富,随时随地都能进步。”这句话里,“随时随地”既强调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又传递出主动掌控生活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每时每刻”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自由度不同。比如餐厅服务员说“我们24小时营业”,这是固定时间段的“每时每刻”;而健身教练建议“养成随时随地拉伸的习惯”,则突出自主选择的便利性——等电梯时踮脚尖、看电视时做深蹲,这才是成语强调的“场景适配”智慧。

工作中如何活用这个词?新媒体编辑小张经常在咖啡馆改稿,她说:“热点事件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培养随时随地创作的能力。”这个例子揭示现代职场的新趋势:固定的工位和朝九晚五,正在被“任务导向”的工作模式取代。不过我认为,这种弹性需要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作支撑,否则容易陷入“全天候待机”的疲惫状态。

再来看个生活化的场景。奶奶总爱往孙子的书包里塞零食,念叨着:“带着饼干,随时随地垫垫肚子。”这种用法暗含长辈的关爱与牵挂。有趣的是,年轻人可能更习惯说“手机在手,随时随地点外卖”——两代人用同一个成语,折射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变迁。

需要警惕的是,“随时随地”用不好会变成双刃剑。比如过度依赖手机后,有人吃饭走路都在刷短视频,这其实是“被碎片化信息绑架”。真正有价值的“随时随地”,应该是像作家随身带灵感本、摄影师时刻观察光影那样,把主动思考变成肌肉记忆。毕竟成语背后的核心,始终是人对时间的高效掌控,而非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最后分享个实用技巧:试着把“我太忙没时间”替换成“这件事值得我随时随地做”。当健身、阅读等重要事务获得“时间特权”,生活会悄然发生改变。就像老话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给重要的事情开绿灯,才是“随时随地”这个成语教给我们最朴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