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n shēng gù lì
成语解释: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学生和老部下
繁体字形:門生故吏
英文翻译:disciples and old followers or minor officials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吏:1.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吏。2.旧时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门生故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举个例子:某位大学教授退休后,他的学生和曾经指导过的年轻学者们仍然经常登门请教,甚至主动帮他整理学术资料。旁人看了感叹:“到底是桃李满天下啊,门生故吏这么多,影响力不减当年!”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表面意思是“学生和旧下属”,但它的核心在于描述一种以人为纽带的关系网络。比如古代官员调任时,新到任的地方可能遍布他曾经提拔过的人;现代职场中,某个领导跳槽后,团队里跟过去的旧部也属于“故吏”范畴。
为什么这种关系能长久存在?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稳固的“门生故吏”关系往往超越利益交换。就像老木匠带出的徒弟,即便自立门户了,仍然会沿用师傅传授的工艺标准。这种传承中既有技艺的延续,更包含着对前辈的敬重——这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关系吗?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看到某科技公司CEO的演讲团队里,三分之二成员都是他十年前创业时的实习生。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当代的“门生故吏”正在以导师制、校友圈等新形式延续。不同的是,如今的联结更多建立在共同成长的基础上,而非简单的等级依附。
有个朋友的父亲是退休医生,每逢过年,家里总会来些陌生面孔。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他当年免费带教的乡镇医生。看着老人们喝茶叙旧的场景,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温度——它不只是权力网络的冰冷描述,更是人与人之间跨越时空的善意回响。
最近读历史书时注意到,宋代文豪欧阳修主持科举时录取了苏轼、曾巩等人,后来这批青年才俊既是他文学理念的传播者,也成为了新政改革的同盟军。这让我联想到:优质的“门生故吏”关系就像播种,播下的不仅是人际资源,更是价值观的星火相传。
在快餐式社交泛滥的今天,有人觉得“门生故吏”的概念过时了。但观察那些百年企业的传承案例会发现,维系它们持续发展的往往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几代人之间形成的默契与信任。或许,真正珍贵的关系网络,永远建立在对人的真诚培养之上——这大概就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