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òu xīn ǒu xuè
成语解释:比喻苦心构思。
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假诗》:“如许浑辈,皆空吟不学,平生镂心呕血,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作文等
繁体字形:鏤心嘔血
英文翻译:Heart and blood
镂:雕刻:雕镂。镂刻。镂花。镂空。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呕:[ǒu]吐:呕吐。呕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呕(恶心,厌恶)。[ōu]1.〔呕哑〕形容管弦乐曲、婴儿说话、摇橹、鸟鸣等声音,如“呕哑学语”、“呕哑管弦”。2.古同“讴”,歌颂。[òu]古同“怄”,怄气。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镂心呕血”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极致的专注。比如,一位作家为了写出满意的结局,连续熬夜修改了十几稿,连饭都顾不上吃,朋友调侃他:“你这是要镂心呕血啊!”这种场景下,成语既形容了过程的艰辛,又暗含对成果的期待。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镂心呕血”?举个例子,科学家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可能几年如一日泡在实验室里。这看似自虐的行为,其实源于对目标的执着——就像登山者明知危险仍要登顶,因为山就在那里。这种精神固然可敬,但也要注意别让“呕血”变成“透支”。
有个有趣的对比:有人花三天三夜手工雕刻木雕,每一刀都像在雕刻自己的心跳;而另一人用3D打印机半小时完成类似作品。前者是“镂心呕血”,后者是高效创新。这让人思考:极致投入是否总有必要?或许答案在于,当过程本身成为价值时,呕血才有意义。
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调侃过度加班。比如设计师为甲方反复改方案,同事可能说:“别真把自己搞到镂心呕血啊!”这种语境下,成语既是提醒也是自嘲。它像面镜子,照出当代人面对压力时的矛盾心态——既向往匠人精神,又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
有人问:“这种近乎自虐的付出值得吗?”观察那些传世佳作或重大发明,背后往往藏着无数个镂心呕血的夜晚。但关键不在于“呕了多少血”,而在于是否“镂出了心”。就像书法家的字帖,墨迹深浅间藏着的是呼吸的节奏,而不只是手腕的酸痛。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关注付出的方式。学生备战高考时熬夜刷题是“呕血”,但如果方法错误,可能变成无效消耗。就像用钝刀刻木头,再怎么用力也难出精品。找到正确的“雕刻工具”,或许能让心血真正凝结成值得保存的作品。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需要“镂心呕血”的人,但更需要懂得“何时停刀”的智慧。就像茶道中的“一期一会”,倾注全力的前提是清楚知道为何而做。毕竟,真正的好作品,从来不是靠耗尽生命,而是用心血浇灌出的活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