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óng shēng fù mǔ
成语解释: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成语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救命恩人
繁体字形:重生父母
英文翻译:as one's own parents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重生父母”。这词儿乍一听有点玄乎,对吧?到底啥意思呢?说白了,它可不是字面上“重新生一次父母”那种科幻设定,而是用来形容对你有救命之恩或者巨大帮助的人,就像父母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一样。比如:“当年要不是张医生连夜做手术,我这条命早没了,他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啊!”你看,这种感激之情直接拉满!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这和“再生父母”有啥区别?问得好!其实啊,这两个成语意思差不多,但“重生父母”更偏向书面化表达,而“再生父母”咱们日常说得更多。比如公司老板在你失业时拉你一把,你可能会说:“王总简直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时候用“重生父母”反而显得文绉绉了。
那在实际生活中怎么用才自然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创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隔壁老王二话不说借了他启动资金。这时候小李要是说:“王叔,您这钱真是雪中送炭,说您是我的重生父母都不为过!”你品,是不是既有文化味儿又不失真诚?不过要注意啊,这种比喻分量很重,得用在真正的大恩情上,要是谁帮你带了份早餐就说人家是重生父母,那可就闹笑话了。
说到这儿,我倒是有点个人看法。现代社会虽然讲究独立自主,但谁还没个需要搭把手的时候?用这种重分量的成语,反而提醒咱们要珍惜那些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的人。就像我大学导师,当年熬夜帮我改论文,现在逢年过节我还总去看他——这种恩情,用“重生父母”来形容真不算夸张。
话说回来,为什么咱们文化里会用父母作比喻呢?你想啊,父母给的是第一次生命,而那些救人于危难的不就相当于给了第二次机会吗?这种类比既形象又有冲击力。不过要注意语境哦,要是对着长辈用这个成语,搞不好会让人误会你在占便宜,毕竟没人真想当别人“父母”对吧?
最后扯句实在的,感恩这事儿吧,关键在行动不在嘴上。与其整天把“重生父母”挂嘴边,不如学学古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像我老家那个修车师傅,二十年前在暴雨天收留过迷路的游客,现在人家每年都开车几百公里回来给他送年货——这种真情实意,可比什么成语都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