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ǎi
  • xīn
  • zhī
  • y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成语解释: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有病的婉称

繁体字形:採薪之憂

英文翻译:in ill health

采薪之忧的意思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薪:1.柴火:釜底抽薪。米珠薪桂。2.薪水:加薪。发薪。月薪。年薪。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忧: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采薪之忧”这成语,可能有人会一头雾水:这跟“砍柴”有啥关系啊?其实啊,它的本意是说“因为生病没法砍柴”,后来就引申为“身体不适、无法干活”的委婉说法。举个例子,你给老板请假时可以说:“老板,我这两天有点采薪之忧,活儿能不能缓一缓?”——说白了就是“我病了,想躺平”,但听着是不是文雅多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有人用吗?怕不是过时了吧?”嘿,还真别说!虽然年轻人可能更爱说“摸鱼”或“摆烂”,但在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表达里,“采薪之忧”反而能显得你既有文化又懂分寸。比如朋友约你爬山,你回一句:“兄弟,我这采薪之忧还没好透呢,改天一定奉陪!”既表达了实际情况,又自带点古风幽默感,你品,你细品。

不过话说回来,用成语也得看场合。要是你对着00后同事说:“今天我采薪之忧发作,代码先不写了”,对方说不定以为你在玩什么谐音梗呢!依我看啊,语言这东西就像穿衣服——见客户得穿正装,和哥们儿撸串就穿大裤衩。成语用对了是锦上添花,用错了反而闹笑话。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下次不想参加团建又怕得罪人,不妨试试这个万能句式:“最近总犯采薪之忧,怕传染给大家就不好了哈!”保准既能合理推脱,还显得你特为集体着想——这招我亲测有效,毕竟谁还没点需要“战略性休息”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