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lán kè sàn
成语解释:阑:尽;客: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成语出处:清·张岱《祭秦一生文》:“至夜静灯残,酒阑客散,其于楹础之间,两目灿烂如岩下电者,非他人必一生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宴会后客人离去
繁体字形:酒闌客散
英文翻译:Jiulianke powder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阑:1.同“栏”2.同“拦”。3.将尽:岁阑。夜阑人静。4.擅自(出入):阑出。阑入。
客:1.客人(跟“主”相对):宾客。请客。会客。家里来客了。2.旅客:客车。客店。3.寄居或迁居外地:客居。客籍。作客他乡。4.客商:珠宝客。5.顾客:乘客。客满。6.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客。政客。侠客。7.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客队。客座。客串。8.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9.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蛋炒饭。三客冰激凌。10.姓。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酒阑客散的成语怎么用?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周末朋友聚会,大家边吃火锅边聊天,笑声不断。等到盘子见底、饮料喝完,有人看了眼手机说“明天还得早起”,其他人便陆续起身告别。刚才还热闹的客厅忽然安静下来,只剩桌上凌乱的碗筷和未散尽的火锅味——这就是典型的“酒阑客散”。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饭局结束吗?当然不是!比如公司年会结束后,舞台灯光熄灭,彩带飘落一地,同事们三三两两打车回家,这种场景同样适用。它传递的不仅是“结束”,更是从热闹到平静的对比感,像音乐会散场时余音绕梁的微妙心情。
为什么人们会对这种场景产生共鸣?或许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相聚的时光总显得短暂。上周我去参加同学婚礼,仪式结束后大家忙着赶高铁回不同城市,新郎举着酒杯感叹:“真是酒阑客散各西东啊!”这句话里既有对欢聚的不舍,也藏着对下次重逢的期待。
换个角度想,“客散”真的代表终结吗?我倒觉得它像章节之间的空白页。去年团队完成重大项目后聚餐,散场时项目经理说:“今天的酒阑客散,是下次并肩作战的起点。”你看,同一个成语,换个语境就能从怅然变成充满希望。
生活中最妙的,是能在“酒阑”时品出余韵。就像喝完茶的杯子留着香气,聚会结束后的回忆反而更清晰。下次遇到类似场景,不妨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曾共享过这段时光”上,那种寂寥感自然会淡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