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o ruò shān hé
成语解释: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遥远
繁体字形:邈若山河
英文翻译:Miao Ruoshan River
邈:遥远:邈不可见。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邈若山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用对了地方,它能让表达更有画面感。举个例子:老张和老王年轻时是铁哥们,但后来一个去了北方打拼,一个留在南方老家,几十年后再见面时,两人竟相顾无言。老张感慨道:“这些年,咱们的关系真是邈若山河啊。”这句话既道出了物理距离的遥远,又暗含了心理隔阂的无奈。
为什么用“山河”比喻遥远?成语里的“山河”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情感阻隔的象征。就像隔着高山大河难以跨越,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时代的变迁,都可能成为看不见的“山河”。比如现在很多子女和父母视频通话时,明明近在屏幕前,却总觉得聊不到一块儿——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邈若山河”?
最近遇到件趣事: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把策划案交给总监时,总监看着满屏的网络用语直摇头,嘀咕着“这代沟邈若山河”。实习生却觉得总监太老派。你看,不同成长环境造就的认知差异,就像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秦岭淮河。
这个成语只能用来伤感吗?未必。有个做跨境贸易的朋友告诉我,他最喜欢用“邈若山河”形容和海外客户的合作:“虽然隔着时差和语言障碍,但每次攻克难题,就像登山队跨越了雪山险峰。”这种积极转化很有意思——山河再远,终归能被跨越。
我常想,现代通讯技术看似消弭了距离,但真正要跨越心灵的“山河”,可能更需要主动架桥铺路的诚意。就像上周社区组织的“忘年交”活动,让00后教老人用智能机,老人们则分享人生经验,原本陌生的两代人,硬是在数字鸿沟上搭起了独木桥。
下次遇到看似遥远的距离时,不妨想想“邈若山河”这个词。它既承认客观存在的阻隔,也暗含突破的可能——毕竟,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大的山河,也怕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邈若山河也就成了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