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o rú kuàng shì
成语解释: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距今只二十余年,惟以工员四散,军兴多故,遂邈如旷世,知之者绝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时间久远
繁体字形:邈如曠丗
英文翻译:Miao rukuangshi
邈:遥远:邈不可见。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旷:1.空而宽阔:旷野。地旷人稀。2.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3.耽误;荒废:旷课。旷工。旷日废时。4.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如轴和孔、键和键槽等)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旷了。螺丝旷了。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5.姓。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第一次听到"邈如旷世"这个词时,我盯着这四个字看了好久。它像是从古籍里走出来的老者,浑身散发着时间的沧桑感。后来查字典才知道,这成语形容事物遥远得仿佛隔了整个人类文明史,既神秘又带着点孤独的况味。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考古学家在三星堆发现青铜神树时,那些三千年前的纹饰符号对现代人而言,可不就是邈如旷世的存在?那些弯曲的线条里藏着怎样的宇宙观,我们至今仍在破译。这种时间跨度带来的陌生感,就像突然收到远古祖先的漂流瓶。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历史场景吗?其实不然。去年回老家,发现儿时常去的供销社改成了机器人咖啡厅。站在全息点单屏前,我突然觉得二十年前攥着粮票换白糖的自己,邈如旷世般遥远。这种今昔对比带来的震撼,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在人际关系中,这个词也意外贴切。初中时形影不离的闺蜜,十年后在商场擦肩而过却相顾无言。那些共享过的秘密和笑声,像被装进时光胶囊沉入了太平洋底。这种熟悉的陌生感,或许就是成长必须支付的代价。
我发现这个成语自带诗意滤镜。比如描写敦煌壁画:"飞天的飘带在月光下舒展,画匠的呼吸声邈如旷世,却透过矿物质颜料与今人对话。"这里既有时间的纵深感,又暗含文明的传承性,比单纯说"历史悠久"更有韵味。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社会越追求即时性,"邈如旷世"的反差魅力就越突出。当我们可以视频连线南极科考站,那些仍然保持神秘感的事物反而更显珍贵。就像在量子计算机时代,我们还是会为甲骨文上的裂纹着迷——这正是人类对永恒性的本能追寻。
下次遇到让你产生时空错位感的事物,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把丈量文明的时间尺,能瞬间拉开观察的景深。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偶尔体验下"邈如旷世"的疏离感,或许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