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jì cáng shí

成语解释:指逃避时世。

成语出处:唐 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逃避时世

繁体字形:避跡藏時

英文翻译:Hiding time

避迹藏时的意思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哎,你听说过“避迹藏时”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躲开世俗纷扰,藏起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隐,跑到乡下种菊花,写的诗里全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就是典型的避迹藏时嘛!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避迹藏时和躺平有什么区别?”嘿,这问题问得好!躺平更多是消极应对压力,而避迹藏时更像主动选择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举个栗子,唐朝诗人王维中年后住在辋川别业,一边写诗一边参禅,人家可不是摆烂,而是把生活过成了艺术。

说到现代应用,你猜怎么着?我认识个程序员朋友,放着高薪工作不要,跑到云南开民宿。他说:“大城市里天天加班,连星星都看不见了,现在抬头就是银河!”这种选择啊,既保留了事业追求,又实现了心灵自由,可不就是新时代的避迹藏时嘛。

不过话说回来,完全与世隔绝真的可行吗?我看未必。就像庄子说的“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避迹藏时未必非要躲进深山。比如疫情期间,有人在家开辟书房种绿植,把阳台改造成小花园,照样能闹中取静。关键还是心态,你懂的。

依我看啊,现代人更需要学会“阶段性避迹”。工作日拼命三郎,周末就关手机当咸鱼。上周我就试了试,跑到郊区农家乐住两天,结果发现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嘿,反而治好了我的焦虑症!这种灵活切换,或许才是当代避迹藏时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后提一嘴,数字时代给避迹藏时加了新注解。有人专门开发了禅修APP,还有人搞线上隐居社区。要我说,这种用科技对抗科技的操作,就像用魔法打败魔法,倒也挺符合00后的行事风格。未来的避迹藏时,说不定会变成戴着VR眼镜种虚拟菜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