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n
  • sān
  • sh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成语解释: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成语出处:见“避君三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繁体字形:避軍三捨

英文翻译:Shelter from the army

避军三舍的意思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成语评论

哎,说到“避军三舍”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退让”或者“保持距离”,但到底怎么用才对味儿呢?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和同事竞争同一个项目,对方气势汹汹,你主动提出:“这事儿你先来,我暂时不插手。”说白了,这就是“避军三舍”的现实版——不硬碰硬,反而给自己腾出观察局势的空间。

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了:“主动退让会不会显得太怂了啊?”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避军三舍”可不是认输,而是策略性调整。春秋时期晋文公退兵九十里(一舍三十里),表面看是让步,实际上是为了麻痹对手、找准反击时机。现代人用这招,更像是“用空间换时间”,你懂的。

再举个生活场景:朋友因为误会和你吵架,你主动说“咱们都冷静两天再聊”。你看,这不就是避开了情绪冲突的“战场”吗?退一步反而能让双方看清问题本质。有人觉得退让是示弱,但换个角度看,能控制住冲动才是真本事。

个人觉得啊,现在社会特别需要这种智慧。比如说工作中遇到抢功劳的同事,你暂时退让反而能凸显格局;家人吵架时先闭嘴,可能比争个输赢更有效。关键是要分清楚“战略性撤退”和“无底线妥协”——前者是留得青山在,后者可就真成软柿子了。

最后提醒一句:用“避军三舍”得看场合。要是遇到原则性问题,比如被欺负或者权益受损,该争取还得争取。老祖宗的智慧是活的,咱得灵活用,不能照搬套路。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退让的时机和分寸拿捏好了,才能把“避军三舍”变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避军三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