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ì 退
  • sān
  • sh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成语解释: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退避三捨

英文翻译:retreat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成语评论

什么是“退避三舍”?这个词听起来像在说“躲得远远的”,但它背后藏着更有深意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时承诺楚王:“若两军相遇,我必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后来晋楚交战,他果然信守诺言撤退九十里,却巧妙利用距离优势反败为胜。这故事告诉我们:“退”有时反而是蓄力的开始。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公司会议上,同事激烈争论方案A的可行性,小王却突然说:“我暂时保留意见,想听听大家的完整思路。”这种主动“退一步”的做法,反而让团队更愿意倾听他后续提出的优化版方案B。你看,暂时回避冲突不等于认输,而是给理性讨论创造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退避三舍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其实关键在于动机。就像下象棋时故意“弃车保帅”,真正的策略性后退往往带着清晰目标。比如新手创业者面对行业巨头的价格战时,选择暂时收缩业务、打磨产品,半年后凭借差异化设计重获市场认可——这种退让就是智慧的选择。

我发现现代社会常把“前进”与“成功”画等号,却忽略了“弹性空间”的重要性。就像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需要后退蓄力,关键时刻的适度退让反而能突破惯性思维。去年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时,建议争吵双方先分开居住两周,结果距离产生了思念,再沟通时火药味明显减弱。

下次遇到剑拔弩张的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成语的智慧。比如网购遇到纠纷时,与其和客服反复扯皮,不如冷静地说“我需要时间核对信息,明天再联系您”——给自己留出核查证据的余地,往往比即时争吵更能解决问题。进退之间的分寸感,或许就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黄昏的海边观察浪潮很有意思:海浪越是用力拍打礁石,退得就越急促;而缓缓漫上沙滩的细浪,却能留下更深的痕迹。生活中的进退之道,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节奏感。毕竟,知道何时该暂避锋芒的人,往往走得更稳更远。

退避三舍的造句

  1. 造句 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2. 造句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3. 造句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4. 造句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5. 造句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6. 造句 世人渴望成功,但面临压力,许多人都会退避三舍,纷纷扬帆去寻找另一个“胜利”的渡口,殊不知这是“临渊驱鱼,向丛驱雀”,殊不知压力其实是一座架于成功与平庸之间的便桥!
  7. 造句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8. 造句 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9. 造句 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10. 造句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