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o lù chuán wén
成语解释: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
繁体字形:道路傳聞
英文翻译:Road rumors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哎,你说这“道路传闻”到底是个啥情况?说白了就是路上听到的消息,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比如老张在菜市场听说“超市鸡蛋要涨价”,结果传到老王那儿就成了“全市要闹饥荒”。你瞅瞅,这不就是典型的“三人成虎”吗?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种小道消息传得比火箭还快?嘿,还不是因为人们总爱给信息“加滤镜”嘛!就像成语里说的“添油加醋”,原本平淡无奇的事儿,经过几个人的嘴巴,愣是能变成惊悚片。记得上次小区传要拆迁,最后发现是物业要换路灯,你说这偏差大不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道路传闻也不全是坏事。像“空穴来风”这个成语,虽然说的是没根据的传言,但有时候也能帮我们发现潜在问题。比方说前阵子朋友圈疯传某品牌牛奶有问题,后来查证确实存在包装瑕疵。这种传闻算不算另类的“群众监督”呢?
依我看呐,处理道路传闻得学学“耳闻不如目见”的智慧。就像去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地铁要通宵运营”,我专门跑去问了工作人员才确定是假消息。这招可比当“传声筒”靠谱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再碰到这种“道听途说”的事儿,不妨先做三件事:掏手机查官方消息、找当事人核实、按住那颗急着分享的心。毕竟现在造谣成本太低,咱们可不能当“帮凶”啊!